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2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靖康末,起兵檄文頗涉不遜,辛道宗上之,詔御史往 案,降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卒。

趙子晝

按《宋史宗室子晝傳》:「子晝字叔問,燕王五世孫,累官 尚書左司員外郎。求補外,遷徽猷閣直學士,知秀州。 既而奉祠以歸,寓於衢,紹興十二年卒。」

趙鼎

按《宋史趙鼎傳》:「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登崇寧五年 進士第,對策斥章惇誤國,累官開封士曹。高宗即位, 樞密院張浚薦之,除司勳郎官,擢右司諫,旋遷殿中 侍御史,又遷侍御史,拜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學士,簽 書樞密院事。會辛企宗除節度使,鼎言企宗非軍功, 忤旨,出奉祠,除知平江府,改知建康,又移知洪州。召」 拜參知政事。為朱勝非所忌,除知樞密院、都督川、陝 諸軍事。及朝辭,上曰:「卿豈可遠去?」遂拜尚書右僕射、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浚久廢,鼎言浚可大任,乃召 浚,制以鼎守左僕射,張浚守右僕射。浚與鼎不和,鼎 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浚去位,乃召拜尚書左 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會殿中侍御史張戒論給 事中勾濤,濤言「戒之擊臣,乃趙鼎意」,因詆鼎結臺諫 及諸將。上聞,疑鼎引疾求免,乃以忠武節度使出知 紹興府,尋改奉國軍節度使。秦檜率執政往餞其行, 鼎不為禮。檜憾之,諷謝祖信論鼎嘗受張邦昌偽命, 遂奪節度。御史中丞王次翁又論謫官居興化軍,論 者不已。又責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 杜門謝客,時事不掛口。中丞詹大方誣其受賄,屬潮 守放編置人。移吉陽軍,得疾,遂不食而死。孝宗即位, 諡「忠簡。」

趙遹

按《宋史趙遹傳》:「遹,開封人。大觀初,以發運司勾當公 事,為梓州路轉運司判官,以勞升轉運使。政和五年, 晏州酋卜漏反,以遹為瀘南招討使。晏州平,拜兵部 尚書。與童貫有隙,力請去。六年,出知成德軍。淶水人 董才聚眾為賊,遼人不能制。中山帥府誘使來歸,上 書請取全燕王黼。童貫大喜,將許之,遹言不可。上然」 之,乃斥還才書。才窮蹙,轉入河東,詔以問遹,遹復具 疏極論其害洎,遹徙熙州,黼等卒納才。又慮遹過闕 入見有所陳,趣使便道赴鎮。諸蕃聞遹至,相賀曰:「吾 父來朝廷,真欲無事矣。」居數月,以疾乞致仕,命提舉 嵩山崇福宮。起知中山、順昌、應昌府,尋卒。子永裔,歷 知眉州。

趙文澤

按《萬姓統譜》:「文澤,麗水人。六歲喪父,廬墓。有群鼠銜 花,白鶴來巢之異。大觀初,詔賜束帛。」

趙良嗣

按《宋史趙良嗣傳》:「良嗣本燕人馬植,世為遼國大族, 仕至光祿卿,行污而內亂,不齒於人。政和初,童貫出 使,載與歸,易姓名曰李良嗣,薦諸朝,即獻策結好女 直,與之相約攻遼。帝嘉納之,賜姓趙氏,以為祕書丞。 圖燕之議自此始。宣和二年,使金還,進徽猷閣待制, 官至光祿大夫。既而朝廷納張覺,良嗣爭之,不聽。靖」 康元年,御史胡舜陟論其結成邊患,竄柳州。詔廣西 轉運副使李昇之即所至梟其首。

趙密

按《宋史趙密傳》:「密字微叔,太原清河人。政和四年,用 材武試崇政殿,授河北隊將。建炎元年,從張俊討任 城寇,累功轉武節郎。紹興元年,李成馬進擾江、淮,俊 遣密大破之,尋詔入衛。十年,金犯亳、宿,明年,犯滁、濠, 密進擊敗之,進中衛協忠大夫,尋拜宣州觀察使,以 年勞轉太尉。隆興二年,進少保,再為殿前都指揮使。」 乾道元年致仕,卒。

趙不群

按《宋史宗室不群傳》:「不群字介然,太宗六世孫。宣和 中,量試授承事郎。靖康初,宰濟南章丘縣,通判郴州, 進直寶文閣,移知宣州,軍需以時辦,而民不擾。進秩 二階,知廬州。酈瓊叛,擁不群北去,尋釋之以歸,除知 荊南府,累遷兩浙路轉運副使,卒於官。」

趙伯振

按《宋史趙伯振傳》:「伯振,太祖八世孫,宣和六年進士。 靖康末,為鄭州司錄,捍禦有功。上聞之,就遷直祕閣, 通判州事。建炎二年,金人犯鄭州,守臣董庠棄城走。 越八日,城陷,伯振率兵巷戰,中流矢墜馬,遂遇害。」

趙野

按《宋史趙野傳》:「野,開封人。登進士第,歷拜刑部尚書, 翰林學士。時蔡京、王黼更秉政,植黨相擠,一進一退, 莫有能兩全者,野處之皆得其心。宣和七年,拜尚書 左丞。靖康初,為門下侍郎。徽宗東幸,出為北道都總 管,已而落職。建炎元年,復起知密州。時盜賊充斥,車 駕如淮南,命令阻絕,野棄城去。軍校杜彥等作亂,遂」 見殺。

趙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