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6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鄭望之

按《宋史鄭望之傳》:「望之,字顧道,彭城人,顯謨閣直學 士僅之子也。登崇寧五年進士第,自陳留簿累遷駕 部員外郎。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假尚書工部侍郎, 俾為軍前計議使,還,言敵勢強大,我兵削弱,不可不 和。既而金兵退,朝廷以議和非策,罷望之,提舉亳州 明道宮。建炎初,以為戶部侍郎,尋轉吏部。紹興七年」 致仕,三十一年卒。

鄭丙

按《宋史鄭丙傳》:「丙字少融,福州長樂人。紹興十五年 進士,積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諡簡肅。」

鄭剛中

按《宋史鄭剛中傳》,「剛中,字亨仲,婺州金華人。登進士 甲科,累官為殿中侍御史。剛中由秦檜薦於朝,檜主 和議,剛中不敢言,請去。不許,改祕書少監。金歸侵疆, 橧遣剛中為宣諭司參謀官。及還,除禮部侍郎,復遣 為四川宣撫副使,治蜀頗有方略。秦檜怒剛中專權, 責濠州團練副使,復州安置,再徙封州,卒。」

鄭樵

按《宋史鄭樵傳》:「樵字漁仲,興化軍莆田人。好著書,居 夾漈山,謝絕人事。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訪古,遇 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紹興十九年,以薦召對,授 右迪功郎,給札歸抄所著《通志》。書成,入為樞密院編 修官,病卒。」

鄭興裔

按《宋史鄭興裔傳》:「興裔字光錫,初名興宗,顯肅皇后 外家三世孫也。曾祖紳,封為樂平郡王。祖翼之,陸海 軍節度使。父蕃,和州防禦使。興裔初以后恩授成忠 郎,累遷知廬州,移知揚州。紹興元年,遷保靜軍承宣 使,召領內祠。寧宗即位,授武泰軍節度使,卒諡忠肅。 興裔歷事四朝,以才名結主知,中興外族之賢,未有」 其比。子三人:挺歷淮、襄兩道帥;損登進士甲科,與抗 皆有位於朝。

鄭轂

按《萬姓統譜》:「轂字致遠,建安人。父鎮。轂初就學,能知 聖人之道在《中庸》,其父奇之。既冠,入太學,所為文不 尚時,好,執父喪,有籲天止火之異。第進士,調御史臺 主簿,以祕書郎守臨江,遂丐祠歸。」

鄭厚

按《萬姓統譜》:「厚,字景常,樵弟。工文詞,自成一家,尤長 于《易》。紹興中,以詞賦中南省第一,官至紹信軍節度 推官。學者稱為『湘鄉先生』。」

鄭鍔

按《萬姓統譜》:「鍔字則中,鄞人。由福建徙鄞。躬孝友之 行,貫通經史,以詞賦名於時,後學多宗焉。第紹興進 士,仕至屯田郎。寧宗在英邸,兼小學教授,嘗進《勸戒 元龜》」,後特加贈,官其子沆。

鄭仲熊

按《萬姓統譜》:仲熊字行可,高安人。舉進士,為右正言, 累官參知政事。時秦檜誣構趙令衿引仲熊上前助 己,仲熊曰:「臣雖與之同鄉里,素不識其人。」檜失色,衿 遂得免死。檜仍諷言者劾仲熊,仲熊待罪于外。上差 中使宣留,檜恚益甚,復俾臺諫交攻之,仲熊遂力祈 退避,以原職奉祠。孝宗即位,復端明殿學士致仕。

鄭強

按《萬姓統譜》:「強字南美,長樂人。紹興二年,知州事。始 至郡,視廟學荒圮已甚,慨然有更築意。會有詔葺學 宮,即日度地建於州東,市膏腴田以增餼廩,擇師儒 以嚴課程,於是升堂者數倍疇昔。後立祠稽古閣下 祀之。」

鄭伯熊

按《萬姓統譜》:「伯熊字景望,永嘉人。德行夙成,經學尤 邃。紹興十五年登第,歷婺州司戶。隆興初,召試正字, 除太常博士,出為福建提舉,除吏部郎兼太子侍讀、 宗正少卿,以直龍圖閣知寧國府。卒諡文肅。」

鄭耕老

按《萬姓統譜》:「耕老,字穀叔,少負才學,登紹興間進士 第,主懷安縣簿,改明州教授。侍從以通經術薦,擢國 子監主簿。秩滿,徑歸南陂,讀《詩》《易》《庸》《範》《語》《孟》,味其深 微,皆有訓釋,營利澹如,無意宦進。卒年八十五。」

鄭昭先

按《萬姓統譜》:「昭先字景紹,閩縣人。初主浦城簿,遷知 歸安,邑民愛之。累官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進右 丞相。」

鄭伯海

按《萬姓統譜》:伯海字彥容。紹興辛未登第,授海門尉, 歷浦城丞,知南昌縣,除知英德府,不赴,除沿海制置 司參議,卒於官。伯海持身廉慎,家居立義塾,延師訓 生徒五百餘人。至今名其里曰「學堂。」

鄭僑

按《萬姓統譜》:「僑字惠叔。乾道五年,廷試擢第一,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