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7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京判官,遷累集賢殿修撰,知桂州,召為天章閣待制, 道除知延州。諒祚寇慶州,敗還,聲言益發人騎,復攻 圍大順城。詵謂由積習致然,不稍加折誚,則國威不 立,乃留止,請時服使者及歲賜,而移宥州問故,諒祚 大沮,始因詵謝罪。銀州監軍嵬名山與其國隙,扣青」 澗城主种諤求內附。諤以狀聞,詵以為非計。神宗意 詵不協,力罷知晉州。既諤抵罪,詵改龍圖閣學士、知 成都。熙寧三年,卒。

陸師閔

按《宋史陸詵傳》:「詵子師閔,以父任為官,進提舉成都 永興路榷茶。茶禍被於秦蜀,蘇轍論其六害,貶主管 東嶽廟。久之,起知蘄州,加集賢殿修撰,知秦州,歷河 南永興軍、延安府,卒。」

陸藻

按《萬姓統譜》:藻知泉州,崇尚高年,招致郡中,謝事五 老。藻賦詩云:「五老三百九十七,俱生仁祖承平時。名 齊廬阜久傳世,身異商山深采芝。」

陸佃

按《宋史陸佃傳》:「佃字農師,越州山陰人。居貧苦學,夜 無燈,映月光讀書,躡屩從師,不遠千里,受經於王安 石。熙寧三年,應舉入京,擢甲科,授蔡州推官。安石以 佃不附己,不復咨以政。神宗用為詳定郊廟禮文官, 加集賢校理,崇政殿說書。安石卒,率諸生哭而祭之。 遷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實錄》徙禮部。數與史官范」 祖禹、黃庭堅爭辨,大要多是安石為之晦隱,鄭雍論 其穿鑿附會,改龍圖閣待制、知潁州。徽宗即位,召為 禮部侍郎,遷吏部尚書。與曾布比,而持論多近恕,罷 為中大夫、知亳州,卒。

陸蘊

按《宋史陸蘊傳》:「蘊字敦信,福州候官人。登進士第,崇 寧中,提舉河北、兩浙學事,召對,拜禮部員外郎,轉吏 部,遷太常少卿。議原廟不合,黜知瑞金縣。還,進國子 祭酒,擢御史中丞。頗論事,言皆中時病。以龍圖閣待 制知福州,改建州,引疾,提舉鴻慶宮,卒。」

陸圭

按《尚友錄》:「圭字朝璋,以廕補泗州兵馬都監。宣和中 饑,發粟賑之,全活者萬計。適方臘之亂,引兵鏖戰於 嚴之七里灘,賊敗走,率師還錢塘,舟覆而歿。紹興間, 江水溢,嘉定蝗,皆若有神捍之者。淳祐,江復大決,隨 築隨圮,有司方禱於江,俄浮石水面,神與三女揚旗 空中有兵馬都監等號,堤賴以成。浙江守臣徐栗上」 聞,敕封「廣靈侯。」

陸祐

按《萬姓統譜》:「祐字亦彥,候官人。宣和中,舉進士,為莆 田主簿,判湖廣南路宣撫司准備差遣,福建茶鹽司 幹辦公事。所至盡心職事,察冤獄,有惠愛及民。平生 不求榮進,居母憂,終喪不忍去墳墓,尤刻意問學,讀 《論語》《大學》《中庸》《尚書》,反覆玩味,究其旨歸。士大夫狀 其學行,乞添差教授,從之。」

陸寀

按《萬姓統譜》:「寀字元珍,任台州寧海丞,遇事立決。歷 杭州仁和縣尉,越州司工曹事,所至以治政稱。後提 舉京畿常平等事。金人犯闕,寀以便宜招集燕山戍 卒數千,日夜部勒習教,扼據要害,金人不能犯,措置 號令,赫然有大將風采。」

按《萬姓統譜》。字居安,本山陰人,游之從祖父也。徙 居餘姚,閉門力學,不妄與人交。好樂律,考《關雎》《鹿鳴》 諸詩,抑揚比合音律,時時自歌之,中正簡古。上書請 用於鄉飲,會疾,不允。子洙,亦舉進士,為鹽官尉。

陸時雍

按《萬姓統譜》:時雍,淳安人。幼孤貧,與兄力樵養母。稍 長,補郡學生。念母兄食不給,語掌膳曰:「吾日飯勿盡 炊,願輟一膳遺母。」自以一膳分為晨午。其苦節孝養 如此。後登宣和進士第,中博學宏辭科,歷祕書丞。復 請以恩官其兄子。

陸徽之

按《萬姓統譜》:「徽之字彥猷,景之孫。太學上舍生,免殿 試,賜同進士出身,終濮陽簿。建中靖國初,詔求直言, 與雍孝開等力陳時政缺失。」

陸綰

按《萬姓統譜》:「綰字權叔,常熟人。舉進士第,兄弟分產, 綰推先疇付之。捐俸敦族,篤教,孤姪登科名。歷知楊 子、雍丘二縣,終尚書職方郎中。所著《春秋新解》三十 卷,行於世。」

陸筠

按《萬姓統譜》:「筠,金谿人,紹興中進士。平生篤好《孟子》, 著《翼孟音解》九十一條。周必大稱其嗜古著書有益 後學。」

陸游

按《宋史陸游傳》:「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