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0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按《晉書景帝本紀》:「魏正元二年,毋丘儉、文欽作亂。欽 子鴦與驍騎十餘推鋒陷陣,所向披靡,遂引去。帝遣 左長史司馬璉督驍騎八千,翼而追之。」

晉一

司馬孚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初,孚 長兄朗字伯達,宣帝字仲達,孚弟馗字季達,恂字顯 達,進字惠達,通字雅達,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 八達焉。孚溫厚廉讓,博涉經史,遷太子中庶子。太子 即位,轉中書郎,給事常侍。後出為河內典農,賜爵關 內侯,轉清河太守。明帝嗣位,轉為度支尚書,除尚書」 右僕射,進爵昌平亭侯。及曹爽擅權,孚不視庶事,但 正身遠害而已。及宣帝誅爽,孚與景帝屯司馬門,以 功進爵長社縣侯,轉太傅。及高貴鄉公遭害,百官莫 敢奔赴。孚枕尸於股,哭之慟,曰:「殺陛下者臣之罪。」奏 推主者。孚性至慎,宣帝執政,常自退損,後逢廢立之 際,未嘗預謀。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不敢逼。後進封長 樂公。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辭,執王手, 流涕歔欷,不能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 封為安平王,拜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孚雖見 尊寵,不以為榮。臨終《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 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 一。」泰始八年薨,時年九十三。九子:邕、望、輔、翼、晃、瓌、珪、 衡、景。

司馬馗

按:《晉書彭城穆王權傳》:「權,宣帝弟魏東魯相、東武城 侯馗之子也。」

司馬恂

按:《晉書濟南惠王遂傳》:「遂,宣帝弟魏鴻臚丞恂之子 也。」

司馬進

按《晉書譙剛王遜傳》:「遜,宣帝弟,魏中郎將進之子也。」

司馬通

按:《晉書任城景王陵傳》:「陵,宣帝弟,魏司隸從事,安城 亭侯通之子也。」

司馬敏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弟敏,字幼達。」

司馬邕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子邕,字子魁,初為世子,拜 步兵校尉侍中,先孚卒,追贈輔國將軍,諡曰貞。邕子 崇為世孫,又早夭。泰始九年,立崇弟平陽亭侯隆為 安平王。立四年,咸寧三年薨,諡曰穆。」

司馬望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子義陽成王望,字子初,出 繼伯父朗,寬厚有父風,舉孝廉,辟司徒掾,歷平陽太 守,洛陽典農中郎將。從宣帝討王凌,以功封永安亭 侯,遷護軍將軍,改封安樂鄉侯。景文相繼輔政,未嘗 朝謁,權歸晉室,每不自安,由是求出,為征西將軍,持 節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在任八年,威化明肅,進封」 順陽侯。徵拜衛將軍,領中領軍,典禁兵。頃之,代何曾 為司徒。武帝受禪,封義陽王。泰始七年薨,時年六十 七。四子:奕、洪、整、楙。

司馬肇

按《魏志司馬芝傳》:「芝子岐,岐子肇,晉太康中為冀州 刺史尚書。」

司馬輔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子太原成王輔,魏末為野 王太守。武帝受禪,封渤海王。後為衛尉,出為東中郎 將,轉南中郎將。咸寧三年,徙為太原王,監并州諸軍 事。太康五年,薨,子弘立。元康中,為散騎常侍。後徙封 中丘王。三年薨,子鑠立。」

司馬翼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子翼,字子世,官至武賁中 郎將,武帝未受禪而卒,以兄邕之支子承為嗣,封南 宮縣王。薨,子祐嗣。」

司馬晃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子下邳獻王晃,字子明,魏 封武始亭侯,拜黃門侍郎,改封西安男,出為東莞太 守。武帝受禪,封下邳王。晃孝友貞廉,謙虛下士,甚得 宗室之稱。後為長水校尉,南中郎將,九年詔拜尚書, 遷右僕射,出為鎮東將軍,都督青徐二州諸軍事。惠 帝即位,入為車騎將軍,守尚書令,遷司空,加侍中,咸」 寧六年薨。二子:裒、綽。裒早卒,綽有篤疾,別封良城縣 王,以太原王輔第三子韡為嗣,官至侍中、尚書,早薨, 子韶立。

司馬瓌

按《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子太原烈王瓌,字子泉,魏 長樂亭侯,改封貴壽鄉侯,歷振威將軍,祕書監,封固 始子。武帝受禪,封太原王,遷東中郎將。十年薨,子顒 立,徙封河間王。」

司馬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