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4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孛朮魯姓部列傳

孛朮魯定方

按《金史孛朮魯定方傳》:「定方本名阿海,內吉河人也。 材勇絕倫,海陵素聞其名,天德初,召授武義將軍,充 護衛,遷宿直將軍,賜予甚厚。尋為殿前右衛將軍。又 三月,擢殿前右副點檢,世襲猛安,改左副點檢,出為 河南尹,改彰德軍節度使。海陵南伐,定方為神勇軍 都總管。大定二年,宋人陷汝州,河南統軍使宗尹遣」 定方將兵四千往取之。汝州東南及北面,皆山林險 阻,不可以騎軍戰。是時,宋兵由鴉路出沒,定方至襄 城,得敵虛實,遂牒諭汝州屬縣曰:「我率許州戍兵十 二萬徑取汝州,爾等可備糧草二十萬。」使人揚言欲 據要路,絕宋兵往來。既而定方引兵趨鴉路,宋人聞 之,果棄城遁去。定方至魯山境,知宋兵已去,遂遣輕 騎二百,追至「布褲叉」,擊敗之,遂復汝州,授鳳翔尹。宋 人阻邊,以本職行河南道軍馬副統,率步騎六萬,將 由壽州進軍,次亳州。宋李世輔陷宿州,定方從左副 元帥志寧戰於城下。時天大署,定方督戰,馳突敵陣 中,出入數四,渴甚,因出陣下馬取水,為人所害,年四 十四。上聞而憫之,詔有司致祭;賻銀五百兩、重綵二 十端,贈金紫光祿大夫。

孛朮魯阿魯罕

按《金史孛朮魯阿魯罕傳》:「阿魯罕,隆州琶离葛山人。 年八歲,選習契丹字,再選習女直字。既壯,為黃龍府 路萬戶令史。貞元二年,試外路胥吏三百人,補隨朝 阿魯罕在第一,補宗正府令史,累擢尚書省令史。僕 散忠義討窩斡,辟置幕府,掌邊關文字,甚見信任。窩 斡既平,阿魯罕招集散亡,復業者數萬人。復從忠義」 伐宋,屢入奏事,論列可否。上謂宰相曰:「阿魯罕所言 可行者,即行之。」宋人請和,忠義使阿魯罕往,和議定, 阿魯罕入奏,賜銀百兩、重綵十端。忠義薦阿魯罕有 才幹,可任尚書省都事,詔以為大理司直。未幾,受尚 書省都事,除同知順天軍節度事。紇石烈志寧北巡, 阿魯罕攝左右司郎中。還朝,除刑部員外郎,再遷侍 御史。上問紇石烈良弼曰:「阿魯罕何如人也?」對曰:「有 幹材,持心忠正,出言不阿順。」數日,遷勸農副使,兼同 修國史,侍御史如故。改右司郎中,奏請徙河南戍軍 屯營城中者於十里外,從之。遷吏部侍郎,除山東統 軍都監,徙置河南八猛安。遷武勝節度使,入為吏部 尚書,改西南路招討使。有司督本路猛安人戶所貸 官粟,阿魯罕乞俟豐年,從之。軍人有以甲葉貿易諸 物,天德榷場及界外歲采銅礦,或因私挾兵鐵與之 市易,皆一切禁絕之。上番軍不許用親戚奴婢及傭 雇者,營塹損圮,以時葺治。不與所部猛安謀克會宴, 故兵民皆畏愛之。上謂太尉守道曰:「阿魯罕及上京 留守」完顏烏里也,皆起身胥吏,阿魯罕為人沈厚,其 賢過之。改陝西路統軍使,兼京兆尹。陝西軍籍有闕, 舊例用子弟補充,而材多不堪用,阿魯罕於阿里喜 旗鼓手內選補。軍人以春牧馬,經夏不收飼,瘠弱多 死,阿魯罕命以時收秣之,故死損者少。仍春秋督閱 軍士騎射,以嚴武備。終南采漆者,節其期限,檢其出 入,以防姦細。上謂宰相曰:「阿魯罕所至稱治陝西政 蹟尤著,用之雖遲,亦可得數年力也。」召為參知政事, 命條上天德陝西行事,上稱善。以疾乞致仕,除北京 留守,卒。

孛朮魯舍廝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六年十一月,尚書省奏,河 北東路胡剌溫猛安所割謀克孛朮魯舍廝,以謀克 讓其兄子蒲速列,上賢而從之,仍令議加舍廝恩賞。」

孛朮魯子元

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六年三月,以翰林直學士孛 朮魯子元兼右司諫。」

孛朮魯達阿

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五年二月,以孛朮魯達阿權 元帥右都監。」

孛朮魯毛良虎

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五年三月,前鄧州千戶孛朮 魯毛良虎自拔歸國。」

孛朮魯合住

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五年三月,夏入據來羌城。孛 朮魯合住以重賞誘脅從人為內應,督兵急攻城,拔 之。」

孛朮魯德裕

按《金史孛朮魯德裕傳》:「德裕,本名蒲剌都,隆安路猛 安人。補樞密院尚書省令史、右三部檢法、監察御史, 遷少府監丞。明昌末,修北邊濠塹,立堡寨。以勞進官 三階,授大理正。丁母憂,起復廣寧治中,歷順州、濱州 刺史。坐前在順州市物虧直,遇赦,改刺瀋州。累官北 京路按察使、太子詹事、元帥左都監,遷左監軍,兼臨」 潢府路兵馬都總管。坐士馬物故多,及都統按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