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5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為兩角。」

《伯兮》二章: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按注:「蓬,草名。其華如柳絮,聚而飛如亂髮也。膏所以 澤髮者,沐,滌首去垢也。」《大全》、慶源輔氏曰:「此其真情 也。」東萊呂氏曰:「膏所以膏首,而沐蓋瀋也。《左傳》:『遣之 瀋沐』。杜預云:『瀋,米汁可以沐頭。魯遣展喜以膏沐勞 齊師』。則膏非專婦人用也。」

《陳風澤陂》章:「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按注:「卷,鬢髮之美 也。」

《小雅彼都人士》三章:「彼君子女,綢直如髮。」按:注未詳 其義。然以四章、五章推之,亦言其髮之美耳。《大全》:廬 陵羅氏曰:「《說文》:『綢,密也』。《解頤新語》:『其首飾綢直,如髮 之本然』。謂不用髮髢為高髻之類。 彼君子女,卷髮如蠆。」按注:「卷髮,鬢傍短髮不可斂者。 曲上卷然以為飾也。蠆,螫蟲也。尾末揵然,似髮之曲 上者。」

匪伊卷之,髮則有旟。按《注》「旟,揚也。」言女之髮,非故卷 之也,髮自有旟耳。

《采綠》篇:「予髮曲局,薄言歸沐。」按注:「局,卷也」,猶言首如 飛蓬也。

《禮記曲禮》:「斂髮毋髢。」按注:「髢,髲也,垂如髲也。」古人重 髮,以纚韜之,不使垂。

《內則》:「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 纓。」按注:「櫛,梳也。縰,黑繒。韜髮」者,以縰韜髮,作髻訖,即 橫插笄以固髻總,亦繒為之,以束髮之本,而垂餘於 髻後,以為飾也。拂髦,振去髦上之塵也。髦用髮為之, 象幼時剪髮為鬌之形。此所陳皆以先後之次,櫛訖 加縰,次加笄、加總,然後加髦著冠,冠之纓結於頷下, 以為固,結之餘者下垂,謂之「緌。」

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 按注:總角,總聚其髮而結束之為角,童子之飾也。 子生三月之末,擇日剪髮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 女右。按注:鬌,所存留不剪者也。夾囟兩旁當角之處, 留髮不剪者,謂之角留。頂上縱橫各一,相交通達者, 謂之羈。嚴氏云:「夾囟曰角,兩髻也;午達曰羈,三髻也。」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 之始也。」

《韓子六反篇》:古者有諺曰:「為政猶沐也,雖有棄髮,必 為之愛。」愛棄髮之費,而忘長髮之利,不知權者也。 禮斗威儀,君乘木而王,為人美髮。

《漢書賈山傳》:「赦罪人,憐其亡髮,賜之巾。」

《後漢書馬援子廖傳》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 一尺。」

《說文》:「髻,結髮也。」

鬢,頰髮也。

《博物志》:「鳥銜人之髮夢飛。」

崔豹《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為盤桓髻,到於今其法不 絕。」墮馬髻,今無復作者。倭墮髻,一云墮馬之餘形也。 《續博物志》:「人勞則髮白。」

髮者腦之華,腦減則髮素。

白髮鬚鑷,去消蠟點孔中,即生黑者。

《酉陽雜俎》:身神及諸神名異者,髮神曰「元華。」

《中華古今注》:「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繫也。女子十五而 笄,許嫁于人,以繫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為笄,笄以 約髮也。居喪以桑木為笄,表變孝也。皆長尺有二寸。 沿至夏后,以銅為笄,于兩旁。約,髮也,謂之髮笄。」殷后 服盤龍步搖梳、流蘇珠翠三服。服龍盤步搖,若侍去 梳蘇,以其步步而搖,故曰步搖。周文王又制平頭髻, 昭帝又制「小鬚雙裙髻。」始皇詔后梳「凌雲髻」,三妃梳 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至漢高祖,又令宮人梳 「奉聖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鬟髻,又梳「墮馬髻。」靈帝又 令梳「瑤臺髻。」魏文帝令宮人梳百花髻、芙蓉歸雲髻。 梁天監中,武帝詔宮人梳「迴心髻」、「歸真髻」,作白妝,青 黛眉。有二字缺髻,隋有凌虛髻、祥雲髻。大業中,令宮人 梳朝雲。「香髻」,「歸奉髻」,「奉僊髻」,節暈妝。貞觀中,梳「歸 順髻,又太真偏梳朵子,作啼妝。」又有「愁來髻」,又「飛髻」, 又百合髻,作白妝,黑眉。

《清異錄》:「世有十樣佛,皆禿首者也。一僧,二尼,三老翁, 四小兒,五優伶,六角觝,七泅魚漢,八打狐人,九禿瘡, 十酒禿。」

《後山談叢》:唐令:「民年二十為丁,其下為推。」宋次道曰: 「推者,稚也,避高宗諱,闕而為推邑。」縉叔曰:「推者,推也, 獨髻為推,傳者誤爾。」蓋唐人不諱嫌,梁氏之父茂,始 以戊為武,溫嗜殺,人畏之,并諱其嫌耳。夫人少而分 髻,長則合而未冠。今人猶然,縉叔是也。

《筆記》:「櫛之于髮,不去亂,不能治髻。」

《西溪叢語》:潘岳《秋興賦》云:「斑鬢彪以承弁兮,素髮颯 以垂領。」五臣注云:「彪,髮下垂貌。」《說文》云:「『白黑髮雜也。」 李善注云:「彪』作髟,音方料切。」

《釋常談》:髮半白,謂之二毛。昔潘安仁年三十二歲,鬢 已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