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6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端行頤霤,按:注:端,直也。頭直臨前,而頤如屋霤之垂。 《少儀》:「毋為口容」按:注:弄口也。

《祭義》:「惡言不出於口。」

《緇衣》:「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襄公二十五年》,晏子曰:「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按注言君不徒居民 上,臣不徒求祿,皆為社稷。

《道德經檢欲篇》:「五味令人口爽。」按:註:「爽,亡也。」人嗜五 味於口則口亡,言失於道味也。

《莊子·秋水篇》: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予無如 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見夫唾者 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 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

《鬼谷子捭闔篇》:「口者,心之門戶也。」

《權篇》:「口者,機關也,以開閉情意也。口可以食,不可以 言。」

《韓子楊權篇》:「脣乎齒乎,吾不為始乎?齒乎脣乎,愈惛 惛乎。」按注:「脣齒可以發言語也。吾不為始,則彼自為 始,吾愈惛惛,彼愈昭昭。」

《戰國策》: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修劍拄頤。」

《淮南子說山訓》:「割脣而治齲,桀、跖之徒,君子不與。孕 婦見兔而子缺脣,見麋而子四目,物固有似然而似 不然者。」

《說林訓》:「善用人者,若脣之與齒,堅柔相摩,而不相敗 靨。」在頰則好,在顙則醜。 《史記留侯世家》:「留侯曰:『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 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

《春申君傳》:黃歇上書秦昭王曰:「本國殘,社稷壞,宗廟 毀,刳腹絕腸,折頸摺頤。」

《漢書賈誼傳》誼疏曰:「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 《陸賈新語》:「眾口所毀,浮石沉木,群邪相抑,以曲為直。」 《說苑說叢》篇:「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駟馬不 能追也。口者,關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 《法言學行》篇:「或曰:『人羨久生,將以學也,可謂好學已 乎』?曰:未之好也。學不羨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 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 儒金口而木舌。

《春秋元命苞》:「口之為言達也,陽立於三,故口在中者 長三寸,象斗玉衡,陰合有四,故論口溢內者長四寸。 脣者齒之垣,所以扶神設端,若有列星,與外有限,故 曰脣亡齒寒。」

《後漢書霍諝傳》:「諝有奏記曰: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酖 毒,未入腸胃,已絕喉咽,豈可為哉!」

《馬援傳》:援為書與隗囂將楊廣曰:「豈有知其無成,而 但萎腇咋舌,叉手從族乎?」

《說文》:「口者,人之所以言食。」

頰,面旁也。輔,頰也。

脣,口端也。

唾,口液也。

咽,嗌也。喉嚨也。

《蜀志彭𦍛傳》:𦍛與諸葛亮書曰:「先民有言,左手據天 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為也,況僕頗別菽麥者 哉!」

《抱朴子嘉遁篇》:「並默則子貢與喑者同口。」

郭子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廣志》:「赤口濮,嶄其脣,以丹飾之。」

《博物志》:「南方太陽,土下水淺,其人大口多傲。」

《物理論》:「咽喉生之要孔。」

《通俗文》:「脣不覆齒謂之齖。」

《養生經》:軍營之中有甘泉。注云:「軍營,口也。甘泉,唾也。」 《養生要》:口為華池。

《舌》者,和之候也。

《相書》:「舌如絳赤者,賢人也。」

《雜要》吐舌及鼻,三公也。

口大容手赤如丹,貴壽。

欲知人多口舌,當視其口如烏喙,言語皆聚,此「多舌 人」也。

《新論慎言》篇:「口者,言語之門戶,舌者門戶之關鑰。關 鑰動則門戶開,門戶開則言語出。」

《齊東野語》:匡衡好學,精力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 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蓋言其善於講誦,能使人 喜而至於解頤也。至今俗諺以人喜過甚者云「兜不 上下頦」,即其意也。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 甚,頤解而卒。又岐山縣樊紀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頤 脫,有聲如破甕。按《醫經》云:「喜則氣緩,能令致脫頤。」信 非戲語也。

雞肋漢周亞夫從理入口,竟以餓死。《南史》「有水軍都 督褚蘿,面甚尖危,從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終。」

《癸辛雜識》,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見《梁 武懺》六卷,不知本出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