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6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有齒為疳所蝕缺。血出而為痛者。有脾胃風熱。齒齗

腫起為痛者,有齒疳臭爛。穢氣不可近者。此火熱之 甚也。

《諸齒病皆胃火之故》

王節齋云:「牙床腫痛動搖,或黑臭脫落,世人皆作腎 虛,殊不知此屬陽明經濕熱。」蓋齒雖屬腎,而生牙床 上下,屬胃與大腸,二陽明經,猶木生於土也。腸胃日 受美酒甘肴膏粱之味,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 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故齒不安而動搖,臭黑脫 落。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床清寧,而齒自安矣。 大抵齒痛,皆屬陽明胃火旺之故,且齒者骨之精華, 骨乃腎之所主,外板則為牙,內床則為齒,人若腎氣 強盛,則齒自堅,衰則齒必為病。且手陽明之脈,貫頰 入於下齒縫中,灌注於牙,或風寒熱鬱,《本經》既病,齒 則因之。輕者為宣露齗頰浮腫,甚者則為疳𧏾齲脫 之證。齒牙之病,在乎手足陽明二經,動搖「齗脫,是以 足少陰腎經主之。此三經為齒之所病也。病熱則生 風,病濕則生蟲。齒病不過風寒濕熱蟲也。」

《齒病多為飲食厚味毒穢積塞為患》

《金丹大全書》云:「今人修養,倒置漱齒,每以早晨,是倒 置也。」凡一日飲食之毒,餘積於齒縫中,當於夜下洗 刷,使垢穢不藏於齒縫,齒自不壞矣。故云:「晨漱不若 夜漱」,此善於養齒者。今觀智者每日飯後必漱及晨 晚,通有五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之功可見 矣。

《走馬牙疳證》

牙床腐爛,一時脫落不救,謂之「走馬牙疳」,言其速也。 此蓋熱毒蘊積既久,故令一時發作,如火鬱於竈突 之中久矣。一發而勢焰燎然,莫之能禦。病此者十無 一生。惟初發之時,急以疳藥搽之漱之,內瀉陽明胃 火,庶可愈者。

脈候

右手寸關脈洪數或弦而洪,腸胃中有風熱齒痛。 尺脈洪大而虛者。腎虛主齒動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治齒病瀉陽明胃火為先》

丹溪曰:「牙齒痛腫,或動或血出,皆是屬熱,宜瀉胃火。 胃氣實者,用調胃承氣湯加黃連、石膏、升麻、白芷、防 風、荊芥、薄荷、桔梗、甘草之類。外用四神散加胡桐律 擦之,或加麝香。」

《治老人腎虛齒動當以補腎固齒為本》

經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又云:「五八腎氣衰,髮墮 齒槁。」可見年及四旬,急以補腎固齒,不可少緩。果能 於未傷之先固濟,則無損壞之理。《易》曰:「苟得其養,無 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此之謂歟。

《治牙痛有四法》

《聖惠方》云:「熱者怕冷水,宜用牙硝、薑黃、雄黃、荊芥等 治之。冷者怕熱湯,宜用乾薑、蓽撥等治之。不怕冷熱 乃風牙,以豬牙皂角、殭蠶、蜂房、草烏治之。有孔者為 蛀牙,宜用雄黃、石灰、砂糖等治之。用藥了,皆以溫水 漱之。」

《治齒間肉壅出》

予邑宋汪丞相之寵,好食厚味。一日熱大作,齒間擁 出有肉,漸大脹滿,口不能閉,水漿不入。一醫治之,不 日而愈。法用生地黃汁一碗,牙皂角數挺,火上炙熱, 醮汁令盡,為末,敷壅肉上,隨即消縮。

《齒病外因者不治》

齒因不知護惜,或擊損者,或跌撲者,或嚙堅物而傷 者,或咬重物而傷者,此皆外因,非藥之可醫,知者不 可不慎。

《清胃散》和劑

治陽明熱盛齒痛,或因服熱藥及引腦痛皆然。

牡丹皮、 升麻各一錢, 當歸、 生地黃

黃連各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玉池散》經驗

治風蛀牙痛。腫庠動搖。牙齗潰爛。宣露出血。齗熱臭氣。

當歸、 川芎、 防風、 白芷、 槁本、 細辛。

升麻、 地骨皮、 槐花、 甘草各等分。

右咀,每服五錢,水二盞,黑豆三十粒,薑三片,煎一盞,去渣,不拘時服。漱口吐去,嚥下亦不妨。

《清胃飲》秘驗

治一切風熱濕痰,牙痛床腫,血出動搖。

當歸、 生地黃、 黃芩、 石膏各一錢, 白芍藥、 青皮、 黃連各八分, 升麻五分, 細莘、 藿香、 荊芥穗各六分, 甘草、 牡丹皮各四分, 蒼朮、 梔子仁各一錢。

右,水二鍾,煎八分,食後緩緩含呷之效。

《神功丸》東垣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齒疳蝕牙齗,肉脫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