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7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曰:「父母之存亡,不待計議而知者也。晝日問子,則不 思而對;夜夢見之,則以亡為存。死生之於夢覺有間 矣。物之眩子而難知者,甚於父母之存亡。子自以神 全而不學,可憂也哉!」予嘗與其語,故錄之。

《玉澗雜書》:陶淵明作《形影相贈與神釋》之詩,自謂世 俗惑於惜生,故極陳形影苦,而釋以神之自然。形贈 影曰:「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影贈形曰:「立善有遺 愛,胡可不自竭?」形累於養而欲飲,影役於名而求善, 皆惜生之弊也。故神釋之曰:「日醉或能忘,將非遐齡 具。」所以辨養之累曰:「立善嘗所欣,誰當為我譽。」所以 解名之役,雖得之矣,然所致意者,僅在遐齡與無譽。 不知飲酒而壽,為善而皆見知,則神亦可汲汲而從 之乎?似未能盡了也。是以及其知,不過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謂之神之自 然耳。此釋氏所謂斷常見也。此公天姿超邁,真能達 生而遺世,不但詩人之辭,使其聞道,更進一關。則其 言豈止如斯而已乎。

《文公政訓》因人之昏弱而箴之曰:「人做事全靠這些 子精神。」

《愛日齋藂抄》:陳無已云:「世人以痴為九百,謂其精神 不足也。」項平仲《家說》云:「註司業言:九百,草書喬字也。」 朱彧《可談》云:「青州王大夫為詞鄙俚,每投獻當路以 為笑具季父為青掾,王亦與詩。他日季父見其子,謝 之。其子曰:『大人九百亂道,玷瀆高明』。」蓋俗謂神氣不 足者九百,豈以一千即足數耶?

《霞外雜俎》:人身元神出入目中,五臟精華亦聚於目, 故《陰符經》曰:「機在目。」《道德經》曰:「不見可欲,而心不亂。」 是以內養之法,常要兩目垂簾,返光內照,降心火於 丹田,使神氣相抱。故太元養初一曰:「藏心於淵,美厥 靈根。」夫藏心於淵,神不外也。

古言「形神相守則生,相反則病,相離則死。」

《讀書鏡》,《列子》謂孔子廢心而用形,謂心不著於物而 廢之矣,唯用形以應物而經。又有天人禮枯骨者,偈 云:「汝是前生我,我今天眼開。寶衣隨念至,玉食自然 來。謝汝昔勤苦,令吾今快哉。散花時再拜,入世莫驚 猜。」又有餓鬼鞭死屍者,偈云:「因這臭皮囊,波波劫劫 忙。只知貪快樂,不肯暫回光。白業錙銖少,黃泉歲月 長。直須痛棒打,此恨猝難忘。」此言化俗則可,以為誠 然則不可。何則?人神託於形骸之中,所以用形骸者 皆神也。譬如匠人用斧斤,用之而善,則為善器;用之 不善,則為惡器。故為天人者,用形骸者也;為餓鬼者, 不善用形骸者也。其得其失,皆在一心,及其受報,而 禮之鞭之,亦何益?若吾孔子之廢心「而用形」,又并形 骸俱化矣。

安得長者言:黃帝云:「行及乘馬,不用迴顧則神去。」今 人迴顧功名富貴,而去其神者,豈少也哉?

「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 也。

偶談司馬溫公《資治通鑑》,且無論公之人品政事,只 此閒工夫何處得來?所謂「君子樂得其道,故老而不 為疲」也。亦只為精神不在嗜好上分去耳。

「天下唯聖賢收拾精神,其次英雄,其次修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