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8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邊弛備已久,人不知兵,識者以為憂。吳春卿時為諫

官,上言:「外裔不識禮義,宜且勿與較,許其所求,彼將 無詞舉動。然後陰敕邊臣,密修戰備,使年歲間戰守 之計立,則元昊雖欲妄作,不能為深害矣。」奏入,鄧公 笑曰:「人言吳舍人心風果然。」既而和事一絕,元昊入 寇,所至如入無人之境。後數年,力盡求和,歲增賂遺, 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問。世乃以春卿之言為然。 《夢溪筆談》:景祐中,審刑院斷獄,有使臣何次公具獄, 主判官方進呈,上忽問此人名次公者何義?主判官 不能對。是時,龐莊敏為殿中丞、審刑院詳議官,從官 長上殿,乃越次對曰:「臣嘗讀《前漢書》,黃霸字次公,蓋 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黃霸之為人。」上頷之。異日復 進讞,上顧知院官問曰:「前時姓龐,詳議官何故不來?」 知院對任滿已出外官。上遽指揮中書與在京差遣。 除三司檢法官,俄擢三司判官。慶曆中遂入相。 《澠水燕談錄》:「柳三變,景祐末登進士第,少有俊才,尤 精樂章。後以疾更名永,字耆卿。」

王彥祖,初名元宗,慶曆二年,廷試不利,至皇祐五年 免解赴禮部。前以臥疾困眠,夢至一大府,見二人,因 懇求平生祿命,二人笑不答,再叩來年得失,其人指 面前池水曰:「但此頭分流,君即登第。」覺以為無理,而 池不能分流,決無中第望矣。久之乃寤,即更名汾,以 符水分之兆。及試中高選。

《桯史》:景祐末,有二狂生,曰張,曰吳,皆華州人。薄遊塞 上,覘覽山川風俗,慨然有志於經略,恥於自售,放意 詩酒,語皆絕,豪嶮驚人,而邊帥豢安皆莫之知,倀無 所適,聞夏酋有意窺中國,遂叛而往。二人自念不力 出奇,無以動其聽,乃自更其名,即其都門之酒家,劇 飲終日,引筆書壁曰:「張元、吳昊來飲此樓。」邏者見之, 知非其國人也,跡其所憩,執之夏酋,詰以入國問諱 之義,二人大言曰:「姓尚不理會,乃理會名耶?」時曩霄 未更名,且用中國賜姓也。於是竦然異之,日尊寵用 事。寶元西事蓋始此。其事國史不書,詩文雜見《干田 承君集》、沈存中《筆談》、洪文敏《容齋三筆》,其為人概可 想見。文敏謂二人名偶與酋同,實不詳其所以更之 意云。

《宋史賈黯傳》:黯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時官吏有以 祖父嫌名援律為請授他官,黯言:「禮不諱嫌名,二名 不偏諱。律,府號官稱犯祖父名而冒榮居之。」又:上書 若奏事犯祖廟諱,罪皆有差。又曰:「若嫌名及二名偏 犯者,不坐。」今官吏許避嫌名,則或有如此而不自言 者,可坐以冒榮之律乎?國朝雍熙中,嘗詔除官犯私 「諱者,三省、御史臺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許用式奏改, 餘不在此制。請約《雍熙詔書》,自某品而上,以禮律從 事。」詔非嫌名及二名,不以品秩高下,皆聽避。

《宋庠傳》:庠為翰林學士,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 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號;郊, 交也。合姓名言之,為不祥。」帝勿為意,他日以諭之,因 改名庠。寶元中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王拱辰傳》:「拱辰,字君貺,開封咸平人,原名拱壽,年十 九,舉進士第一,仁宗賜以今名。」

《曲洧舊聞》:李肅之公明,文定公子也。在三司,論事切 直,仁宗嘉納。歐公以簡賀之,甚有稱賞之語。公明喜 曰:「歐公平日書疏往來,未嘗呼我字也。此簡遂以字 呼我,人之作好事,可不勉哉!」

《道山清話》:一長老在歐陽公座上見公家小兒有小 名僧哥者,戲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 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 之類是也。」聞者莫不服公之捷對。

慶曆中,胡瑗以白衣召對,侍延英講《易》,讀「乾元亨利 貞」,不避上御名,上與左右皆失色,瑗曰:「臨文不諱。」後 瑗因言《孟子》「民無恆產讀為常。」上微笑曰:「又卻避此 一字。」蓋自唐穆宗已改「常」字,積久而讀熱,雖曰尊經, 然坐斥君父之名,亦未為允。上嘗詔其修國史,瑗乃 避其祖諱不拜。

《桐陰舊話》:忠獻公將生,令公夢人手中書一「大興」字 示之,知門戶之將起也。及命名,從人從意,而字宗魏, 蓋取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魏大名之義耳。

莊敏公諱縝,字玉汝。初求字於歐陽文忠公,公以小 合幅紙書「玉女」二字送來,莊敏大不樂。明日相見,猶 有慍容。文忠公曰:「出處無點水也,君何怪耶?」取筆添 「女」字三點,相與一笑。蓋詩中王欲玉女,但音發作「汝」 也。前輩亦雅戲若此。

《老學菴筆記》:「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 名,而字文潛。」

李知幾少時,祈夢於梓潼神。是夕,夢至成都天寧觀, 有道士指織女支機石曰:「以是為名字,則及第矣。」李 遂改名石,字知幾。是舉過省。

《揮麈後錄》:晏元獻父名固,在相位,有朝士乃固始人, 往謁元獻,問其鄉里,朝士曰:「本貫固縣。」元獻怒曰:「豈 有人而諱始字乎?」蓋其始欲避之,生獰誤以應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