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8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鉅公,一見即以斯文之任期之。」

《明外史舒芬傳》:「芬,進賢人。年十二,獻《馴雁賦》於知府 祝瀚,遂知名。」

《吳洪傳》:「洪年十二入鄉校。其學官嚴急,諸生欲訴於 御史,逐之。洪曰:『師可叛耶』。」不署名。

十三歲部彙考

《禮記》:

《內則》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大全程子曰:「古人為學也《易》,八歲入小學,十三入大學,舞勺舞《象》,有弦歌以養其耳,舞干羽以養其氣血。其心急則佩韋,緩則佩弦,出入閭里則視聽遊息與政事之施莫不由此,如此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入。」

十三歲部紀事

《通鑑綱目前編》:「伊耆氏年十有三,佐帝摯封植,受封 於陶。」

《史記荊軻傳》:「燕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 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以試人,血濡縷, 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卿。燕國有勇士秦舞陽, 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

《漢書項羽傳》:羽擊陳留、外黃,外黃不下,數日降。羽悉 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詣城東,欲阬之。外黃令舍人兒 年十三往說羽曰:「彭越強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 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所歸心哉!從此以 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羽然其言,乃赦外黃 當阬者,而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

《西京雜記》:「漢承周史官,至武帝,置太史公。太史公司 馬談世為太史。子遷年十三,使乘傳行天下,求古諸 侯《史記》,續孔氏古文,序世事,作傳百三十卷,五十萬 字。談死,子遷以世官復為太史公,位在丞相下。」 《東觀漢記》:「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年十三能誦詩, 受業長安。時上亦遊學京師,禹年雖幼,而見上知非 常人」,遂相親附。及漢兵初起,即策杖北渡,追及上於 鄴。

《後漢書朱暉傳》:「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家世衣冠。 暉早孤,有氣決。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 從田間奔入宛城,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 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 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其 小,壯其志,笑曰:『童子內刀』。遂捨之而去。」

《崔駰傳》:「駰年十三,能通《詩》《易》《春秋》,博學有偉才,盡通 古今訓話百家之言,善屬文。」

《杜根傳》:「根字伯堅,潁川定陵人也。父安字伯夷,少有 志節,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京師貴戚慕其名,或遺 之書,安不發,悉壁藏之。及後捕案貴戚賓客,安開壁 出書,印封如故,竟不離其患,時人貴之。」

《楊終傳》:「終,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為郡小吏。太守奇 其才,遣詣京師受業,習《春秋》。顯宗時,徵詣蘭臺,拜校 書郎。」

《東觀漢記》:「丁鴻年十三,從桓榮受《歐陽尚書》,三年而 明章句,善論難,為都講,遂篤志精銳,布衣荷擔,不遠 千里。」

《魏志陶謙傳》註:謝承《漢書》曰:「趙昱年十三,母嘗病,經 涉三月,昱慘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禱泣 血,鄉黨稱其孝。」

《杜襲傳》:「襲曾祖父安,著名前世。」按《註先賢行狀》曰:「安 年十歲,名稱鄉黨,至十三入太學,號曰神童。」

《劉曄傳》:「曄字子陽,淮南成德人也,漢光武子阜陵王 延後也。父普,母修,產渙及曄。渙九歲,曄七歲,而母病 困,臨終戒渙。曄以普之侍人有諂害之性,身死之後, 懼必亂家,汝長大能除之,則吾無恨矣。曄年十三,謂 兄渙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渙曰:『𨚗可爾』。曄即入室 殺侍者,徑出拜墓。舍內大驚,白普,普怒,遣人追曄。曄」 還,拜謝曰:「亡母顧命之言,敢受不請擅行之罰。」普心 異之,遂不責也。

《荀攸傳》:攸祖父曇,廣陵太守。攸少孤,及曇卒,故吏張 權求守曇墓,攸年十三,疑之,謂叔父衢曰:「此吏有非 常之色,殆將有姦。」衢寤,乃推問,果殺人亡命。由是異 之。

《零陵先賢傳》:「周不疑字文直,長安人。始嬰孩時已有 奇異,至年十三,曹公聞之,欲拜識,既見即以女妻之, 不疑不受。時有白雀瑞,儒林並以作頌。不疑見操,授 紙筆令復作,操異而奇之。」

《會稽先賢傳》:「闞澤字德潤,在母胞八月,叱聲震外。年 十三,夢見名字炳然在月中。」

《世說》: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