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9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失。常乘白馬,帝每見湛,輒言白馬生且復諫矣。湛

拜大中大夫,居中東門侯舍,故時人號曰中東門君。」 《井丹傳》:「丹字大春,扶風郿人也。少受業太學,通五經, 善談」論,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紛綸井大春。」

《戴憑傳》:憑拜虎賁中郎將,以侍中兼領之,正旦朝賀, 百僚畢會,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 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為 之語曰:「經解不窮戴侍中。」

《逄萌傳》:萌與同郡徐房、平原李子雲、王君公相友善, 並曉陰陽,壞德穢行。房與子雲養徒各千人,君公遭 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王君 公。」

《郭憲傳》:憲字子橫,時匈奴數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 廷議,憲以為天下疲敝,不宜動眾,諫爭不合,乃伏地 稱眩瞀,不復言。帝令兩郎扶下殿,憲亦不拜。帝曰:「常 聞關東觥觥,郭子橫竟不虛也。」

《伏湛傳》:湛,琅邪東武人也。九世祖勝,字子賤,所謂濟 南伏生者也。自伏生已後,世傳經學,清靜無競,故東 州號為伏不鬥云。

《杜詩傳》詩,建武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 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 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 田,郡內比室殷足。時人方於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 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江革傳》:革客下邳,窮貧,裸跣行,傭以供母,便身之物, 莫不必給。建武末年,與母歸鄉里,每至歲時,縣當案 比,革以母老不欲搖動,自在轅中輓車,不用牛馬。由 是鄉里稱之曰「江巨孝。」

《馬嚴傳》:「嚴字威卿,弟敦字孺卿,亦知名。援卒後,嚴乃 與敦俱歸安陵,居鉅下,三輔稱其義行,號曰鉅下二 卿。」

《黃香傳》:香字文疆,江夏安陸人也。年九歲失母,思慕 憔悴,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劉護聞 而召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香家貧,內無僕妾,躬 執辛勤,盡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 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肅 宗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香後告休,及歸京師, 時千乘王冠。帝會中山邸,乃詔香殿下顧謂諸王曰: 「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觀。

《楊政傳》: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學,從代郡范升受 《梁丘易》,善說經書。京師為之語曰:「說經鏗鏗楊子行。」 《丁鴻傳》:肅宗詔鴻與廣平王羨及諸儒樓望成封、桓 郁、賈逵等,論定五經同異於北宮白虎觀,使五官中 郎將魏應主承制問難,侍中淳于恭奏上,帝親稱制 臨決。鴻以才高,論難最明,諸儒稱之,帝數嗟美焉。時 人嘆曰:「殿中無雙丁孝公。」

《賈逵傳》:逵為兒童,常在太學,不通人間事,身長八尺 二寸。諸儒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

《法真傳》:順帝前後四徵,真曰:「吾既不能遯形遠世,豈 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降屈。友人郭正稱 之曰:「法真名可得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 名而名我追,可謂百世之師者矣。」乃共刊石頌之,號 曰:元德先生。

《召馴傳》:馴少習《韓詩》,博通書傳,以志義聞,鄉里號之 曰:「德行恂恂召伯春。」

《宋登傳》:「登字叔陽,京兆長安人也。父由為太尉。登少 傳歐陽尚書,教授數千人。為汝陰令。政為明能,號稱 神父。」

《周澤傳》:澤字穉都,光祿勳孫堪,字子穉。堪行類於澤, 故京師號曰「二穉。」 《馮衍傳》:衍子豹,長好儒學,以《詩》《春秋》教麗山下,鄉里 為之語曰:「道德彬彬馮仲文。」

《張堪傳》:「堪字君游,南陽宛人也,為郡族姓。堪早孤,讓 先父餘財數百萬與兄子。年十六受業長安。志美行 厲,諸儒號曰聖童。」

《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知孝讓, 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

《周舉傳》:「陽嘉年,詔遣八使巡行風俗,皆選素有威名 者,乃拜舉為侍中,與侍中杜喬、守光祿大夫周翊、前 青州刺史馮羨、尚書欒巴、侍御史張綱、兗州刺史郭 遵、太尉長史劉班,並守光祿大夫,分行天下。其刺史 二千石有臧罪顯明者,驛馬上之,墨綬以下,便輒收 舉。其有清忠惠利,為百姓所安,宜表異者,皆以狀上。」 於是八使同時俱拜,號曰《八俊》。

《魯丕傳》:丕字叔陵,元和元年徵,再遷拜趙相。門生就 學者常百餘人,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蘇章傳》:章祖父純,字桓公,有高名,性強切而持毀譽, 士友咸憚之。至乃相謂曰:見蘇桓公,患其教責人,不 見又思之,三輔號為大人。

《楊震傳》: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都,明經博 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