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9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名璋,制麻中為,改同為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二品。紹 興中,沈守約、湯進之二丞相父皆名舉,於是改提舉 書局為「提領」,此則朝廷為臣下避家諱也。

元稹以陽城驛與楊道州名同,更之曰避賢驛,且作 詩以記之。白樂天和之云:「荊人愛羊祜,戶曹改為詞。 一字不忍道,況兼姓呼之」是也。鄭諴過郢州浩然亭, 謂賢者名不可斥,更名孟亭。歙有任昉寺、任昉村,以 任所遊之地故也。虞藩為刺史日,更為任公寺、任公 村,此則後人避前賢名也。

至有君臣同名者。襄王名鄭,衛成公與之同時,亦名 鄭。衛侯諱惡,其臣有石惡。宋武帝名裕,褚叔度、王敬 弘皆名裕之。謝景仁、張茂度皆名「裕。」宋明帝名彧,王 景文亦名彧。唐元宗名隆基,劉子元名知幾。

又有父子祖孫同名者,周康王名釗,生子瑕,是為昭 王。宋明帝名彧,其子後廢帝亦名昱。魏獻文名弘,其 子孝文名宏,聲雖相近,而字猶異也。若周厲王名胡, 而僖王名胡;齊、蔡文侯、昭侯相去五世,皆名中。魏安 同父名屈,同之子亦名屈。襄陽有處士《羅君墓誌》曰: 「君諱靖,父靖,學優不仕。」此尤為可罪也。

若桓元呼父溫曰「清」,此不足責。若韓愈不避仲卿,又 何耶?

朱溫之父名誠,以其類戊字,司天監上言,請改戊己 之戊為武字,此全無義理。如揚都士人名審,沈氏與 書名而不姓,皆諛之者過耳。未如梁謝舉聞家諱必 哭,近世如趙南仲亦然,此亦不失為孝。若唐裴德融 父諱皋,高鍇為禮部侍郎,典貢舉,德融入試,鍇曰:「伊 父諱皋,而某下就試,與及第,困一生事。」後除屯田員 外郎,與同除一人參右丞盧簡。盧先屈前一人使驅 使官傳語曰:「員外是何人,下及第,偶有事,不得奉見。」 裴倉遽而去。李賀以父名晉肅,終身不赴進士舉,抑 又甚焉。崔殷夢知舉,吏部尚書歸仁晦託弟仁澤,殷 夢唯唯,至于三四,殷夢斂色端笏曰:「某見進表,讓此 官矣。」仁晦始悟己姓乃殷夢家諱龜從故也。後唐天 成中,盧文紀為工部尚書,郎中于鄴參,文紀以父名 嗣業,與同音,竟不見。鄴憂畏太過,一夕雉經而死。楊 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改文散諸大夫為大卿,御史 大夫為御史大卿,至有《興唐寺鐘,題誌》云:「金紫光祿 大、兼御史大」及「銀青光祿大。」皆直去「夫」字,尤為可怪。 國朝劉溫叟,父名樂,終身不聽絲竹,不遊岱嵩。徐績 父名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不踐,遇橋則令人負之 而過。此皆避諱不近人情者也。

至如唐憲宗時,戎昱有詩名,京兆尹李鑾擬以女嫁 之,令其改姓,昱辭焉。五代有石昂者,讀書好學,不求 仕進,節度使符習高其行,召為臨淄令。習入朝,監軍 楊彥朗知留後,昂以公事上謁,贊者以彥朗家諱石, 遂更其姓曰右昂。昂趨於庭,責彥朗曰:「內侍奈何以 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彥朗乃怒,昂即解官去,語其 子曰:「吾本不欲仕亂世,果為刑人所辱。」宣和中,徐申 幹臣自諱其名,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狀申府, 未施行。徐怒形於色,責之曰:「君為縣宰,豈不知長吏 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上者,即大聲曰:「今此事申 府不報,便當申監司,否則申戶部、申臺、申省,申來申 去,直待身死即休。」語罷,長揖而退。徐雖怒,然無以罪 之。三人者皆不肯避權貴之諱,以自係其姓名。若北 齊熊安生者,將通名見徐之才、和士開,二人相對,以 之才諱「雄」,士開諱「安」,乃稱「觸生。」群公哂之。蔡京在相 位日,權勢甚盛,內外官司,公私皆避其名,如京東、京 西並改為畿左、畿右之類。蔡門下昂避之尤謹,併禁 其家人犯者有笞責。「昂嘗自誤及之,家人以為言,乃 舉手自擊其口。蔡經國聞京閩音,稱京為經,乃奏乞 改名純臣,此尤可笑。」紹聖間,安惇為從官,章惇為相, 安見之,但稱享而已。近世方巨山名岳,或謗其為南 仲丞相幕客,趙父名方,乃改姓為方,既而又為丘山 甫端明屬丘名岳,於是復改名為方,山遂止以為過 焉。善乎胡康侯之論曰。後世不明《春秋》之義。有以諱 易人姓者易人名者。愚者迷禮以為孝。諂者獻佞以 為忠。忌諱繁名實亂。而《春秋》之法不行矣。

《夢溪筆談》:「予家有閻博陵畫,唐秦府十八學士各有 真贊,亦唐人書,多與《舊史》不同。姚東字思廉,《舊史》姚 思廉字簡之;蘇臺、陸元明、薛莊,《唐書》皆以字為名。李 元道、蓋文達、于志寧、許敬宗、劉孝孫、蔡允恭,《唐書》皆 不書字。房元齡字喬年,《唐書》乃房喬字元齡。孔潁達 字穎達,《唐書》字仲達。蘇典籤名從日從九,《唐書》乃從」 日從助。許敬宗、薛莊官皆直記室,《唐書》乃攝記室。蓋 《唐書》成於後人之手,所傳容有訛謬,此乃當時所記 也。以舊史考之,魏鄭公對太宗云:「目如懸鈴者佳。」則 元齡果名,非字也。然蘇世長太宗召對真武門,問云: 「卿何名長意短,後乃為學士。」似為學士之時方更名 耳。

《緗素雜記·新序》云:平公浮西河,中流而歎曰:「嗟乎!安 得賢士與此樂者乎?」固桑進曰:「君言過矣。夫劍產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