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9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任伯雨傳》: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父孜,字遵聖,以 學問氣節推重鄉里,名與蘇洵埒,仕至光祿寺丞。其 弟汲字師中,亦知名,嘗通判黃州,後知瀘州,當時稱 「大任」、「小任。」

《錢顗傳》:「顗字安道,為殿中侍御史,二年而貶,蘇軾遺 以詩,有『烏府先生鐵作肝』之句,世因目為鐵肝御史。」 《宗室列傳》:「子淔,幼警悟,蘇軾過其家,抱置膝上,謂其 父曰:『此公家千里駒也』。及長,善談論,工詩。」

《陳希亮傳》:希亮子慥遯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 徒步往來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與世相 聞,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 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及蘇軾謫黃,過岐亭,識 之,人始知為慥云。

《折克行傳》:「克行在邊三十年,善撫士卒,戰功最多,羌 人呼為折家父。」

《陳舜俞傳》。「舜俞字令舉,嘗棄官歸,居秀之白牛村,自 號白牛居士。」

《鄭穆傳》:「穆字閎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謹好學,讀書至 忘櫛沭,進退容止必以禮。門人千數,與陳襄、陳烈、周 希孟友,號四先生。」

《呂嘉問傳》:嘉問以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卒。初,嘉問 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槁以示王安石,公弼以是斥 於外,呂氏號為「家賊。」

《楊孝本傳》:「孝本字行先,虔州贑人。學博行高,隱於城 西通天巖。蘇頌、蒲宗孟皆以山林特起薦之,蘇軾自 海外歸,過而愛焉,號之曰『玉巖居士』。」

《王子韶傳》:子韶歷衛尉少卿,遷太常。諫官劉安世言: 熙寧初,士大夫有十鑽之目,子韶為衙內鑽,指其交 結要人子弟,如刀鑽之利。又陷祖無擇於深文,縉紳 所共鄙薄,豈宜污禮樂之地。改衛尉卿。安世復言:「七 寺正卿班少常上,因彈擊而獲超遷,是啟僥倖也。」乃 出知滄州。

《呂溱傳》:「溱歷樞密直學士。溱開敏善議論,一時名輩 皆推許。然自貴重,在杭州接賓客不過數語,時目為 七字舍人」云。

《王安石傳》:安石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陵府,自禮 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呂惠卿服闋,安石朝夕 汲引之,至是白為參知政事,又乞召韓絳代己。二人 守其成謨,不少失。時號絳為「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 善神。」

《陳升之傳》:升之善傅會以取富貴,王安石用事,患正 論盈廷,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為之 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為相。甫得志,即求解條例司, 又時為小異,陽若不與之同者。世以是譏之,謂之「筌 相。」

《黃庭堅傳》:「庭堅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 勝,因自號山谷道人」云。

《賀鑄傳》:鑄字方回,嘗自言唐諫議大夫知章之後。且 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所謂 鏡湖者,本慶湖也。避漢安帝父清河王諱,改為賀氏, 慶湖亦轉為鏡。當時不知何所據。故鑄自號慶湖遺 老。

《蘇軾傳》:「軾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因與田父野老相 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軾子過,軾卒於常州。過葬軾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遂 家潁昌,營湖陰水竹數畝,名曰「小斜川」,自號「斜川居 士。」

《楊畏傳》:「宣仁后崩,呂大防欲用畏,諫議大夫范純仁 以畏非端士不可,大防乃遷畏禮部侍郎。及大防為 宣仁后山陵使,畏首背大防,稱述熙寧元豐政事與 王安石學術。哲宗信之,遂薦章惇、呂惠卿可大任。廷 試進士,李清臣發策,有紹述意,考官第主元祐者居 上,畏復考,悉下之,㧞畢漸以為第一。惇入相,畏遣所」 親陰結之曰:「畏前日度勢力之輕重,遂因呂大防、蘇 轍以逐劉摰、梁燾,方欲逐蘇、呂二人,覺,罷畏言職。畏 跡在元祐,心在熙寧,首為相公開路者也。」惇至,徙畏 吏部,引以自助。中書侍郎李清臣、知樞密院。安燾與 惇不合,畏復陰附安、李,惇覺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 平日所為於惇,遂以寶文閣待制出知真定府,天下 於是目為「楊三變」,謂其進於元豐,顯於元祐,遷於紹 聖也。

《蘇轍傳》:「轍降朝請大夫,罷祠,居許州。再復大中大夫 致仕,築室於許,號潁濱遺老。」

《薛昂傳》:「昂給事中兼大司成。昂寡學術,士子有用《史 記》、西漢語,輒黜之。在哲宗時,嘗請罷史學,哲宗斥為 俗佞。」 《晁補之傳》:「補之歷禮部郎中,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 管鴻慶宮。還家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

《徐中行傳》:「中行,台州臨海人。部使者以遺逸薦,崇寧 中,郡守李諤又以八行薦。時章蔡竊國柄,竄逐善類 且盡,中行每一聞命,輒淚下。一日,去之黃巖,會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