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9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而行與貌違,暮年繆為敦朴之狀。好事者目為『熱熟 顏回』。」

《楊時傳》:時知瀏陽、餘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民思之 不忘。張舜民在諫垣薦之,得荊州教授。時安於州縣, 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 遊,號曰「龜山先生。」

《尹焞傳》:「焞字彥明,一字德充,世為洛人。曾祖仲宣七 子,而二子有名。長子源,字子漸,是謂河內先生。次子 洙,字師魯,是謂河南先生。源生林,林生焞。焞少師事 程頤,頤卒,焞聚徒洛中,非弔喪問疾不出戶,士大夫 宗仰之。靖康初,种師道薦焞德行可備勸講,召至京 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

《吳表臣傳》:「表臣字正仲,歷敷文閣直學士。晚號湛然 居士,自奉無異布衣時,鄉論推其清約。」

《王柏傳》:「柏字會之,婺州金華人。大父崇政殿說書師 愈,從楊時受《易》《論語》,既又從朱熹、張栻、呂祖謙游。父 瀚,朝奉郎,主管建昌軍仙都觀。兄弟皆及熹、祖謙之 門。柏少慕諸葛亮為人,自號長嘯。年踰三十,始知家 學之原,捐去俗學,勇於求道,與其友汪開之著《論語 通旨》,至居處恭,執事敬,惕然嘆曰:『長嘯非聖賢持敬』」 《之道,亟更以》《魯齋》

《郭雍傳》:「雍字子和,其先洛陽人。父忠孝,官至大中大 夫,師事程頤,著《易說》,號兼山先生,自有傳。《雍傳》。其父 學通世務,居峽州,放浪長楊山谷間,號白雲先生。乾 道中,以峽守任清臣、湖北帥張孝祥薦於朝,旌召不 起,賜號沖晦處士。孝宗稔知其賢,每對輔臣稱道之, 命所在州郡歲時致禮存問,後更封頤正先生。」 《隱逸劉勉之傳》:「勉之,建州崇安人。呂本中疏其行義 志業以聞,特召詣闕,謝病歸。杜門十餘年,學者踵至, 隨其材品為說聖賢教學之門,及前言往行之懿。所 居有白水,人號曰白水先生。」

《孫道夫傳》:道夫字太沖,眉州丹稜人。知蜀州,遇事明 了,人目為「水精燈籠。」

《陳桷傳》:「桷字季壬,歷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自號無 相處士,有文集十六卷。」

《謝諤傳》:「諤為右諫議大夫兼侍講,上嘗問曰:『聞卿與 郭雍游,雍學問甚好,豈曾見程頤乎』?諤奏雍父忠孝, 嘗事頤,雍蓋得其傳於父。上遂封雍為頤正先生。諤 為文倣歐陽修、曾鞏,初居縣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 『艮齋,人稱艮齋先生。周必大薦士及諤姓名,孝宗曰: 『是謂艮齋者耶?朕見其《聖學淵源》五卷而得之云』』。」 《陸游傳》:「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 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

《呂大臨傳》:「大臨字與叔,學於程頤,與謝良佐、游酢、楊 時在程門,號四先生。」

《辛棄疾傳》:棄疾嘗謂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北方 之人,養生之具不求於人,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南 方多末作以病農,而兼并之患興,貧富斯不侔矣。故 以稼名軒。

《陳傅良傳》:「傅良,浙西提點刑獄,除吏部員外郎,去朝 四十年,至是而歸,鬚鬢無黑者,都人聚觀嗟嘆,號老 陳郎中。」

《周必大傳》:「必大贈太師,謚文忠。寧宗題篆其墓碑曰: 『文忠耆德之碑,自號平園老叟』。」

《張威傳》:威歷揚州觀察使。威臨陣戰酣,則精采愈奮, 兩眼皆赤,時號「張紅眼」,又號「張鶻眼。」

《袁韶傳》:韶為臨安府尹幾十年,理訟精簡,道不拾遺, 里巷爭呼為佛子,平反冤獄甚多。

《趙與懽傳》:與懽三為府尹,盡力民事,都人稱趙端明, 必以手加額曰:「趙佛子也。」

《孟珙傳》:「珙字璞玉,歷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亦通 佛學,自號無塵居士。」

《李伯玉傳》:伯玉歷禮部尚書,趙汝騰嘗薦八士,各有 品目於伯玉曰:「銅山鐵壁,立朝風節,大較似之。」 《章鑑傳》:咸淳十年,鑑拜右丞相,在朝日號寬厚,然與 人多許可,士大夫目為滿朝歡云。

《忠義傳》:「何時字了翁,益王立,文天祥開府南劍時起 兵趨興國接引,以時帶行監江西提刑,聚兵復崇仁 縣。未幾大軍奄至,兵敗削髮為僧,竄跡嶺南,賣卜自 給,變姓名,自號堅白道人。」

《李全傳》:李全者,濰州北海農家子,同產兄弟三人。全 銳頭蜂目,權譎善下人,以弓馬趫捷,能運鐵槍,時號 「李鐵槍。」

《清異錄》:張崇帥廣,在鎮不法,酷於聚斂。從者數千人, 出遇雨雪,皆頂蓮花帽、琥珀衫,所費油絹,不知紀極。 市人稱曰「雨仙。」

袁象先判衢州時,幕客謝子平癖於焚香,至忘形廢 事。同僚蘇收《戲刺》一札,伺其亡也而投之云:「鼎炷郎 守馥州百和參軍謝子平。」

蘇州錄事參軍薛朋龜,廉勤明察,胥吏呼為「牛皮綳 鐵鼓」,言難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