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2 (1700-1725).djvu/124

此页尚未校对

《析惑篇》

夫性者神也,命者氣也,相須於虛無,相生於自然,猶 乎「塤箎之相感也,陰陽之相和也。形骸者,性命之氣 也,猶乎火之在薪。」薪非火不炎,火非薪不光,形骸非 性命不立。性命假形骸以顯,則性命自然,沖而生者 也;形骸自然,滯而死者也。自然生者,雖寂而常生;自 然死者,雖搖而常死。今人莫不好生惡死,而不知自 然生死之理,睹乎不搖而偃者,則憂之,役其自然。生 者務存其自然,死者存之愈切,生之愈疏,是故沈羽 而浮石者也,何惑之甚歟!

《無憂篇》

夫人大惡者死也,形骸不搖而偃者也。夫形骸血肉 耳目不能虛而靈,則非生之具也。故不待不搖而偃 則曰死,方搖而趨本死矣。所以搖而趨者,憑于本不 死者耳,非能自搖而趨者。形骸本死,則非今死,非今 死無死矣。死者,人之大惡也。無死可惡,則形骸之外, 何足汨吾之至和哉!

漁樵問答

《論生死》

樵者問漁者曰:「人謂死而有知,有諸?」曰:「有之。」曰:「何以 知其然?」曰:「以人知之。」曰:「何者謂之人?」曰:「耳目鼻口,心 膽脾腎之氣全謂之人。心之靈比曰神。膽之靈曰魄,脾 之靈曰魂,腎之靈曰精。心之神發乎目則謂之視,腎 之精發乎耳則謂之聽,脾之魂發乎鼻則謂之臭,膽 之魄發乎口則謂之言。八者具備,然後謂之人。夫」人 也者,天地萬物之秀氣也。然而亦有不中者,各求其 類也。若全得人類,則謂之曰全人之人。夫全類者,天 地萬物之中氣也,謂之曰「全德之人」也。全德之人者, 人之人者也。夫人之人者,仁人之謂也,唯全人然後 能當之。人之生也,謂其氣行;人之死也,謂其形返。氣 行則神魂交,形返則精魄存。神魂行於天,精魄返於 地。行於天則謂之曰「陽行」,返於地則謂之曰「陰返。」陽 行則晝見而夜伏者也,陰返則夜見而晝伏者也。是 故日者月之形也,月者日之影也,陽者陰之形也,陰 者陽之影也;人者鬼之形也,鬼者人之影也。人謂鬼 無形而無知者,吾不信也。

冊府元龜

《知亡日》

先儒有言曰:「死生有命《易》」曰:「樂天知命故不憂」蓋原 始要終必歸於冥數窮神知變則繇乎!先覺中古而 下方策攸紀乃有自天生德間世挺秀人倫仰其師 表搢紳服其名譽見於未兆言必有信或形於夢寐 之際或見於變怪之始或剋期於星曆或取信於易 象或象其形而知其分或摛其辭而忘其終以至罹 兵革之禍,安然而不懼,成「蟬蛻」之說,邈爾而莫究者, 亦往往而有焉。

性理會通

《論生死》

程子曰:死生存亡,皆知所從來,胸中瑩然無疑,止此 理爾。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蓋略言之,死之事,即生 是也,更無別理。

凡物參和交感則生,離散不和則死。

合而生,非來也;盡而死,非往也。然而精氣歸於天,形 魄歸於地,謂之往,亦可矣。

「原始則足以知其終,反終則足以知其始」,死生之說, 如是而已矣。故以春為始而原之必有冬,以冬為終 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與是類也。

五峰胡氏曰:「物之生死,理也,理者萬物之貞也。生聚 而可見則為有,死散而不可見則為無。見者,物之形 也,物之理則未嘗有無也。」

《朱子》曰:「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問:「死生一理也。死而為鬼,猶生而為人也,但有去來 幽顯之異耳。如一晝一夜,晦明雖異,而天理未嘗變 也。」曰:「死者去而不來,其不變者只是理,非有一物常 在而不變也。」

問:「人死時,只當初稟得許多氣,氣盡則無否?」曰:「是。」曰: 「如此則與天地造化不相干。」曰:「死生有命,當初稟得 氣時便定了。便是天地造化,只有許多氣能保之,亦 可延。」

魯齋許氏曰:「人生天地間,生死常有之理,豈能逃得, 卻要尋箇不死,寧有是理。」

朱子大全集

《答王子合》

《子合》所謂使無童子之言,則曾子亦泊然委順,未足 以病其死。唯童子之言一入其聽,而士死於大夫之 簀,則有所不安,故必舉扶而易之,然後無一毫愧心 而安其死。此數句甚善。但謂大夫有賜於士之禮,則 未知所據,似未安也。《子合》所謂大夫之簀,季孫安得 賜諸曾子,曾子亦安得受諸季孫?曾子固曰「『我未之 能易』,則其平日蓋欲易之矣。」此論亦善。但謂曾子辭 季孫之賜,則亦無據;而曰不欲為己甚,而黽勉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