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2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鄭康成曰:養,猶治也。病由氣勝負而生,攻其贏,養其不足也。史氏曰:「得是病者,必貴急攻調之,使氣內正,內正則外邪客氣無所容而疾去矣。故五味以滋其氣,五穀以榮其血,五藥以禦其邪,而病不愈者,未之有也。」

以五氣、五聲、五色眂其死生。

鄭康成曰:「五氣,五臟所出氣也。肺氣熱,心氣次之,肝氣涼,脾氣溫,腎氣寒。五聲,宮商角徵羽也;五色,面貌青赤黃白黑,察其盈虛休王,吉凶可知。三者,劇易之徵,見於外者。」 賈氏曰:「氣病在內,人所不睹,見其聲色,則知其增劇及簡易也。」

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

賈氏曰:「此驗其脈候。九竅與所眂為兩,兩與九藏為參。」 易氏曰:「九竅皆有形而見於外者,睹其證之變,而有通塞之二候,故曰兩;九藏皆有形而藏於內者,察脈之動,而有浮中沈之三部,故曰參。」 鄭康成曰:「陽竅七,陰竅二,竅之變,開閉非常。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藏之動,謂脈至與不至。」

賈氏曰:「正藏五者,謂肺、心、肝、脾、腎,並氣之所藏。」

故得正藏之稱。又有謂膀胱大小腸。乃六府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藏。為九也。史氏曰。九竅在外。九藏主之。兩之以外証之變動。參之以九藏之脈息。始能決之。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 入於《醫師》。

賈氏曰:「以《疾醫》中士八人,各有能,故使分治之也。」

鄭康成曰:「少者曰死,老者曰終,所以謂治之不。」

愈之狀也。醫師得以制其祿。且為後治之戒。

《瘍醫》,下士八人。

王昭禹曰:「氣乖不和則為病,血壅不行則為瘍。病以氣而其傷在藏府,瘍以血而其傷在肌膚,此疾醫所以治內,而瘍醫又有以治外也。」 鄭鍔曰:「瘍者,疾之至惡,治之尤難。伯牛有疾,說者以為癩。孔子曰:『亡之命矣。夫』」 荀偃癉疽生瘍於頭,至於大病,目出而死。信夫為疾尤惡,非他醫所能愈,故特設一官。

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王氏曰:腫瘍聚而不潰,潰瘍潰而不聚;金瘍刃創,未必折骨;折瘍折骨,未必刃創。鄭鍔曰:「王安石謂疾之惡者,藥或不能攻,則有祝焉。」 乃引《素問》上古移精變氣祝由之說以為證。

凡療瘍,以五毒攻之,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 味節之。

鄭康成曰:「止病曰療,攻治也。五毒,五藥之有毒者。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皆盡出。」 王氏曰:「以五氣養之生之也,獨於瘍言。《素問》曰:『形不足,溫之以氣』」 ,瘍之治宜以氣也,而以五氣養之,反在以毒攻之之後,則必先除其惡,然後可養也,以五藥療之,治之也。凡療瘍者,五毒、五氣、五味,亦所以療之也。而獨言以五藥療之者,以藥為主也。鄭康成曰:「節,節成其藥之力也。」 王昭禹曰:「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而瘍醫以五藥療之,然後以五味節之者,疾醫所言者養也;且病以治內為主,故先味而後藥,瘍醫所言」 者。療也。且療以治外為主。故先藥而後味。

凡藥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鹹養脈,以苦養氣,以甘 養肉,以滑養竅,凡有瘍者,受其藥焉。

鄭鍔曰:「先攻以五毒,後療以五藥,豈其五藥並用,而求一物之幸中哉。又當視其病之所損者,而嘗其味以養之也。其有損於骨,則以酸養之。酸之味由木所作,木強能立事,可以強其骨。有損於筋,則以辛養之。辛之味由金所作,金能纏合異物,可以收其筋。有損於脈,則以鹹養之。鹹之味由水所作,水能流行,可以」 柔其脈。有損於氣,則以苦養之。苦之味,由火所作,火氣炎上,可以作其氣。有損於肉,則以甘養之。甘之味由土所作,土能含載萬物,可以生其肉。有損於竅,則以滑養之。滑石之性,能滑物而通之,可以利其竅。凡此皆療瘍之法也。

《地官》

大司徒之職,以保息六養萬民,五曰「寬疾。」

鄭鍔曰:「人有疾者,苟遲而俟之,使得以調治,或有能生之理,見其疾也,又從而勞役之,不少寬假,則以小疾而斃者多矣,故特以寬為言。」

《爾雅》

《釋詁》

痡瘏虺穨元,黃劬勞咎顇瘽瘉,鰥戮癙癵。「痒、疧、疵、 閔、逐、疚、痗、瘥、痱、癉、瘵、瘼、癠」,病也。

疾甚曰病。此皆病之通名耳。孫炎曰:「痡人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