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3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此等受罪云何?」曰:「坐妒忌,以至於此。」弁曰:「為之奈何?」 伯母曰:「汝素持《金剛經》,試為我誦,或當滅罪。」弁因持 經,磨遂不轉,受罪者少息。牛頭卒持叉來弁所,怒曰: 「何物郎君,來此誦經,度人作事?」弁對曰:「伯母在此。」卒 云:「若惜伯母,可與俱去。」弁遂將伯母奔走出城,各歸 就活。初,弁唯一小奴同行,死已半日。其奴方欲還報, 會弁已蘇。後數日至湖城,入門遇伯設齋,家人見弁, 驚喜還報,伯母迎執其手曰:「不遇汝,當入磨中。今得 重生,汝之力也。」

隰州佐史,死數日後活。云初,閻羅王追為典史,自陳 素不解案,王令舉其所知。某薦同曹一人,使出帖追 王問佐史:「汝筭既未盡,今放汝還。」因問左右:「此人在 生有罪否?」左右云:「此人曾殺一犬一蛇。」王曰:「犬聽合 死,蛇復何故枉殺蛇者?法合殊死。」令某回頭,以熱鐵 汁一杓灼其背,受罪畢,遣使送還。吏就某索錢一百 千文。某云:「我素家貧,何因得辦?」吏又覓五十千,亦答 云「無。」吏云:「汝家有胡錢無數,何得訴貧?」某答:「胡錢初 不由己。吏言:『取之即得,何故不由領』?」某至家取錢,胡 在床上臥,胡兒在錢堆上坐。未得取錢,且暫入庭中。 狗且吠之,某以腳蹴狗叫而去。又見其婦營一七齋, 取麵作飯,極力呼之,婦殊不聞。某怒,以手牽領巾婦 躓於地。久之,外人催之,及出,胡兒猶在錢上。某勁以 拳拳其脅,胡兒悶絕,乃取五十千付使者,因得放,遂 活。活時胡兒病尚未愈,後經紀竟折五十千也。 東萊人有女死已葬,女至冥司以枉見捕得還,乃敕 兩吏送之。鬼送墓中,雖活而無從出。鬼亦患之,乃問 女曰:「家中父母之外,誰最念汝?」女曰:「獨季父耳。」一鬼 曰:「吾能使來劫墓,季父見汝活,則遂生也。」女曰:「季父 仁惻,未嘗有過,豈能發吾塚耶?」鬼曰:「吾易其心也。」留 鬼守之,一鬼去。俄而季父與諸劫賊發墓開棺,女忽 從棺中起。季父驚問之,具以前白。季父大加慚恨,諸 賊欲遂殺之,而季父號泣哀求得免,負之而歸。 《吉凶影響錄》:治平中,黃靖國死,見冥中數獄吏指一 所曰:「此唐武后獄。」后惡至大方,以大甕貯黃蝎螫之 也。酷吏奸臣皆有獄也。

《避暑錄話》:「元豐間,有監黃河埽武臣射殺埽下一黿, 未幾死而還魂,云為黿,訴於陰府,力自辯。黿數敗,埽 以其秩殺之,故得免。」

談圃馮大參京嘗患傷寒,已死,家中哭之,已而復甦, 云:「適往五臺山,見昔為僧時室中之物皆在,有言我 俗緣未盡,故遣歸。」因作文記之,屬其子他日勿載墓 誌中。

《墨莊漫錄》:曲轅先生又嘗作傳記陳明遠再生事云: 「明遠,陳氏字也,名公闢,興化軍人。嘗舉進士。皇祐三 年春,過泗州,遊普照王寺,時群僧會齋於南院,明遠 遶浮圖,自西廂趨大殿,兩廡人甚譁,獨老僧敝衣庭 下,倚樹讀青紙書,其文光彩,射百許步。明遠遽往揖 之,僧小舉手,就視其書,則金字《金剛經》,繫以梁朝傅」 大士之頌者,僧細諷自若,明遠從後聽之。既久,僧回 顧笑謂明遠曰:「子亦樂此耶?」明遠對之稍恭。僧讀竟, 遂以經授明遠曰:「江南李氏所施,觀子之貌,且當持 此。」明遠喜,受之歸。明旦,取映日,則無復光彩,一讀之, 經藏書籠中。明年,從父官海陵,忽得疾,不可治,已死 三日,家人將大斂,覺其體復溫,移刻稍蘇,又食頃乃 能言,其族反驚。明遠自言:「方疾革時,見四卒深目虎 喙,持文書,有大印,字莫可辨。」共執明遠,桎兩手,驅西 北行,其勢甚暴。所經依約皆廣野,塵埃射人,不可輒 視。漸逼大河,府署嚴密。門外坐卒數十,悉持梃,內有 拷掠聲。三卒先入,一守明遠於大門外如竢命者。須 臾,坐卒盡起擎跪,明遠回視,一僧乘虛而行,過門,見 明遠植杖而立,意若哀憫,明遠不覺手桎盡解。熟視 其狀,即泗州嘗遇《授經》者也,因拜祈之。僧顧卒取文 書,略視,徐曰:「府君知耶?」纔欲入門,而聞府中呼應甚 遽。有二人服紫服朱,趨出迎之,其侍衛之盛,若世之 達官。二人禮僧極恭,僧為語二人,俞喜,旁睨明遠,若 夙有罪者。僧呼明遠前,使自懺悔。俄二人詔吏聽還, 二人亦謝。僧去後,有吏馳出,呼明遠,則明遠季父釴 釴太學進士,有聞亡已三年矣。既見,訪明遠家事云: 「我當錄冤簿三年,纔二年爾,非佳職也。爾歸持《尊勝 七俱神咒》,祈以免我。又有故服,藏某處,幸焚之遺我。」 寄聲親戚如平生。復告明遠言:「世之人冤,慎勿復,復 之勢如索綯焉,若有迨百千生不能解者。故吾此局 置吏甚多,而簿書期會,常若不及。神君聖靈,尤深厭 此。」言未竟,若有呼之者,因疾辭去。僧引明遠遊旁兩 大廡下,見繫囚不啻數百,亦有禽獸諸蟲,悉能人言, 與囚對辯。群吏見僧悉拜。有械囚,繫以大鐵鎖,左右 文書沒其首,口嘗囁嚅出血,卒守之,若使自讞,輕重 不當,又鞭之,其餘幾壞。明遠竊視之,乃其表舅鄭生, 生為閩吏,喜以法自名,死且十年餘。見明遠泣下,頻 以手尚僧,且目明遠。僧笑,少以杖指之,鎖械俱墮,然 莫敢起,而口囁嚅出血未已也。又見坐沙門五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