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3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談,多非人間事故也。崔曙不耐,因走而過庭,客熟視, 顧邢曰:「此非泰山老師乎?」邢應曰:「是。」客復曰:「更轉則 失之千里,可惜!」及暮而去。邢命崔曙謂曰:「向客,上帝 戲臣也,言《泰山老師》,君頗記無?」崔垂泣言:「某實泰山 老師後身,不復憶,幼常聽先人言之。」

《冷齋夜話》:《東坡集》中有《觀宋復古畫序》一首曰:「舊說, 房琯開元中宰盧氏,與道士邢和璞過夏口村,入廢 佛寺,坐古松下。和璞使人鑿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 與永禪師畫,笑謂琯曰:『頗憶此耶』?因悵然悟前生之 為永禪師也。故人柳子玉寶此畫,蓋唐本,宋復古所 臨者。」

《甘澤謠》。圓觀者,大曆末雒陽惠林寺僧。能事田園,冨 有粟帛,梵學之外,音律大通。時人以冨僧為名,而莫 知所自也。李諫議源,公卿之子,當天寶之際,以遊宴 飲酒為務。父憕居守,陷於賊中,乃脫粟布衣,止於惠 林寺,悉將家業為寺公財。寺人日給一器食,一杯飲 而已,不置僕使,斷其聞知。唯與圓觀為忘形交,促膝 靜話,自旦及昏。時人以清濁不倫,頗生譏誚,如此三 十年。二公一旦約遊蜀州,抵青城、峨眉,同訪道求藥。 圓觀欲遊長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荊州、三峽,爭此兩 途,半年未決。李公曰:「吾已絕世事,豈取途兩京?」圓觀 曰:「行固不由人,請從三峽而去。」遂自荊江上峽。行次 南浦,維舟山下,見婦女數人,錦襠負甖而汲。圓觀望 見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見其婦人也。」李公驚問曰: 「自上峽來,此徒不少,何獨恐此婦人?」圓觀曰:「其中孕 婦姓王者,是某託身之所,逾三載尚未娩懷,以某未 來之故也。今既見矣,即命有所歸,釋氏所謂循環」也。 謂公曰:「請假以符咒,遣其速生,少駐行舟,葬某山下。 浴兒三日,公當訪臨。若相顧一笑,即某認公也。」更後 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與公相見之期,李 公遂悔此行,為之一慟,遂召婦人,告以方書,其婦人 喜躍還家。頃之,親族畢至,以枯魚獻於水濱。李公往, 為授朱字符,圓觀具湯沐,新其衣裝。是夕圓觀亡而 孕婦產矣。李公三日往觀,親兒襁褓。就明果致一笑。 李公泣下,具告於王。王乃多出家財葬圓觀。明日李 公回棹,言歸惠林,詢問觀家,方知有理。命後十二年 秋八月,直詣餘杭,赴其所約。時天竺寺山雨初晴,月 色滿川,無處尋訪,忽聞葛洪川畔有牧豎歌《竹枝詞》 者,乘牛叩角,雙髻短衣,俄至寺前,乃觀也。李公就謁 曰:「觀公健否?」卻問李公曰:「真信士,與公殊途,慎勿相 近。俗緣未盡,但願勤修不墮。」即遂相見。李公以無由 敘話,望之潸然。圓觀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長水遠, 尚聞歌聲,詞切韻高,莫知所謂。初到寺前,歌曰:「三生 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 身雖異性常存。」寺前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 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後 三年,李公拜諫議大夫》,一年亡。

《桂苑叢談》:鄭代肅宗時為潤州刺史,兄侃嫂張氏女, 年十六,名采娘,淑慎有儀。七夕夜陳香筵祈於織女。 是夕夢雲輿羽蓋蔽空,駐車命采娘曰:「吾織女,汝祈 何福?」曰:「願工巧耳。」乃遺一金針,長寸餘,綴於紙上,置 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不爾化成男子。經二 日,以告其母,母異而視之,則空紙矣。其針跡猶在,張 數女皆卒,采娘亦病。其母忽有娠,乃恨言曰:「男女五 人皆卒懷何為?」將復服藥以損之。藥至將服,采娘昏 奄之內,忽稱殺人。母驚而問之曰:「某之身終當為男 子,母之所懷是也。聞藥至情急,是以呼之。」母異之,乃 不服藥。采娘尋卒。既葬,母悲念,乃收常所戲之物而 匿之。未逾月,遂生一男。人有動所匿之物,兒即啼哭。 張氏哭女孩兒亦啼,哭罷即止。及能言,常收戲弄之 物,乃采娘後身也。因名曰「叔子。」後位至柱史。

《纂異記》:「齊君房者,家於吳,自幼苦貧,雖勤於學而寡 記性,及壯有篇詠,亦不甚清新,常為凍餒所驅役,役 於吳楚間,以四五六七言干謁,多不遇侯伯禮接,雖 時所獲,未嘗積一金,貯布袋,脫滿一金則必病,罄而 復愈。元和初,遊錢塘,時屬凶年,箕斂投人,十不遇一, 乃求朝餐於天竺,至孤山寺西,餒甚,不能前去,因臨」 流零涕,悲吟數聲。俄爾有胡僧自西而來,亦臨流而 坐,顧君房笑曰:「法師諳秀才旅遊滋味否?」君房曰:「旅 遊滋味即足矣,法師之呼一何謬哉!」僧曰:「子不憶講 《法華經》於洛中同德寺乎?」君房曰:「某生四十五矣,盤 桓吳楚間,未嘗涉京江,又何有洛中之說乎?」僧曰:「子 應為飢火所惱,不暇憶前事也。」乃探缽囊出一棗,大 如拳,曰:「此吾國所產,食之知過去未來事,豈止於前 生爾。」君房餒甚,遂請食之。食訖甚渴,掬泉水飲之,忽 欠伸枕石而寢,頃刻乃寤。因思講《法華》於同德寺,如 昨日焉。因泣涕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專精未至,再 為蜀僧,今則斷攀緣矣。」「神上人安在?」曰:「前願未滿,又 聞為法師矣。」「悟法師焉在?」曰:「豈不憶香山寺石像前 戲發大願,若不證無上菩提,必願為赳赳貴臣。昨聞 已得大將軍,當時雲水五人,唯吾得解脫,獨爾為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