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3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難進之術,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雖則有 釁,巧辯緣間,眩于小忠,戀于恩愛,賢愚雜錯,長幼失 序,其所由來,情亂之也。故明君悟之,求賢如飢渴,受 諫而不厭,抑情損欲,以義割恩,上無偏謬之授,下無 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時年 六十卒,權省書流涕。

《陸績傳》:「績為鬱林太守,豫自知亡日,乃為辭曰:『有漢 志士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玩《禮》《易》。受命南征,遘疾 遇厄,遭命不幸,嗚呼悲隔』。」又曰:從今已去,六十年之 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年三十二卒。

《吳範傳》:黃武五年,範病卒。按注《吳錄》曰:「範先知其死 日,謂權曰:『陛下某日當喪軍師』。權曰:『吾無軍師,焉得 喪之』?範曰:『陛下出軍臨敵,須臣言而後行,臣乃陛下 之軍師也』。至其日果卒。」

《趙達傳》:達善推步,閒居無為,引算自校,乃嘆曰:「吾算 訖盡某年月日其終矣。」達妻數見達效,聞而哭泣。達 欲弭妻意,乃更步算,言向者謬誤耳,尚未也。後如期 死。

《呂岱傳》:「岱年九十六卒,子凱嗣。遺令殯以素棺,疏巾 布褠,葬送之制,務從約儉。凱皆奉行之。」 《蜀志先主傳》註:《諸葛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 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 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 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志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 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 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 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 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 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魏志司馬朗傳》注:《魏書》曰:朗臨卒謂將士曰:「刺史蒙 國恩厚,督師萬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癘。既不能自 救,辜負國恩,身沒之後,其布衣幅巾,斂以時服,勿違 吾志也。」

《中山恭王袞傳》:「袞得疾病,詔遣太醫視疾,殿中虎賁 齎手詔,賜珍膳相屬,又遣太妃沛王林並就省疾。袞 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德忝寵,大命將盡。吾既好儉, 而聖朝著終誥之制,為天下法。吾氣絕之日,自殯及 葬,務奉詔書。昔衛大夫蘧瑗葬濮陽,吾望其墓,常想 其遺風。願託賢靈,以弊髮齒,營吾兆域,必往從之。」禮, 男子不卒婦人之手。亟以時成東堂,堂成,名之曰遂 志之堂,輿疾往居之。又令世子曰:「汝幼少,未聞義方, 早為人君,但知樂,不知苦。」不知苦,必將以驕奢為失 也。接大臣,務以禮,雖非大臣,老者猶宜答拜。事兄以 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良之行,當造膝諫之。諫之不 從,流涕喻之。喻之不改,乃白其母。若「猶不改,當以奏 聞,并辭國土。與其守寵罹禍,不若貧賤全身也。此亦 謂大罪惡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嗟爾小子,慎修 乃身。奉聖朝以忠貞,事太妃以孝敬。閨闈之內,奉令 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沛王。無怠乃心,以慰予靈。」 其年薨。

《明帝紀》注:《魏略》曰:「郝昭病亡,遺令戒其子凱曰:『吾為 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塚,取其木,以為攻戰具,又 知厚葬無益於死者也。汝必斂以時服。且人生有處 所耳,死復何在耶?今去本墓遠,東西南北,在汝而已』。」 《管寧傳》:「鉅鹿張臶,學兼內外。正始元年,戴鵀之鳥巢 臶門陰。臶告門人曰:『夫戴鵀陽鳥而巢門陰,此凶祥 也』。乃援琴歌詠,作詩二篇,旬日而卒,時年一百五歲。」 《蜀志諸葛亮傳》:「亮病卒於軍,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 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自表後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 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 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魏志管輅傳》:「輅過魏郡太守鍾毓,共論《易》義。輅因言 卜可知君生死之日。毓使筮其生日月,如言無蹉跌。 毓大愕然曰:『君可畏也!死以付天,不以付君』。遂不復 筮。正元二年,弟辰謂輅曰:『大將軍待君意厚,冀當富 貴乎』?輅長嘆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與我才明,不 與我年壽,恐四十七八間,不見女嫁兒娶婦也。若得 免此,欲作洛陽令,可使路不拾遺,枹鼓不鳴,但恐至 太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奈何?」辰問其故,輅曰:「吾額上 無生骨,眼中無守睛,鼻無梁柱,腳無天根,背無三甲, 腹無三壬,此皆不壽之驗。又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 生,天有常數,不可得諱,但人不知耳。吾前後相當,死 者過百人,略無錯也。」是歲八月,為少府丞。明年二月 卒,年四十八。

《蜀志譙周傳》:「晉室踐祚,周遂輿疾詣洛。泰始三年,拜 騎都尉。五年,予嘗為本郡中正,清定事訖,求休還家, 往與周別,周語予曰,昔孔子七十二,劉向、揚雄七十 一而沒,今吾年過七十,庶慕孔子遺風,可與揚、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