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3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有九,以治平四年正月初一日捐館。初無疾,不食飲 水者累日。除夜,康節先公以下侍立左右。伯溫方七 歲,大父鍾愛之,亦立其傍。大父曰:「吾及新年往矣。」康 節先公以下皆掩泣,大父止之曰:「吾兒以布衣名動 朝廷,子孫皆力學孝謹,吾瞑目無憾,何用哭?」大父平 日喜用大杯飲酒,謂康節先公曰:「酌酒與汝別。」康節 同叔父滿酌大杯以獻,大父一舉而盡,再酌飲及半, 氣息微矣。謂康節曰:「吾平生不害物,不妄言,自度無 罪,即死以肉祭,勿做佛事,亂吾教,無令吾死婦人手。 汝兄弟候吾就小殮,方令家之人哭,勿叫號,俾我失 路。」康節先公泣涕以從。康節謀葬大父,與程正叔先 生同卜地於伊川神陰原,不盡用《葬書》,大抵以五音 擇地,以昭穆序葬,陰陽拘忌之說,皆所不信。以是年 十月初三日葬開棺,大父顏貌如生,伯溫尚記之。熙 寧十年夏,康節先公感微疾,氣日益耗,神日益明,笑 謂司馬溫公曰:「某欲觀化一巡,如何?」溫公曰:「先生未 應至此。」康節先公曰:「死生常事耳。」張橫渠先生喜論 命,來問疾,因曰:「先生論命否?當推之。」康節先公曰:「若 天命則知之,世俗所謂命則不知也。」橫渠曰:「先生知 天命矣,某尚何言?」程伊川曰:「先生至此,他人無以為 力,願自主張。」康節先公曰:「平生學道,豈不知此?然亦 無可」主張。時康節正寢,諸公議後事於外,有欲葬近 洛城者,康節先公已知,呼伯溫入曰:「諸公欲以近城 地葬我,不可,當從伊川先塋耳。」七月初四日,大書詩 一章曰:「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 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獨無愧。」以是 夜五更捐館,其治命如大父,伯溫不敢違。先是,康節 先公每展伊川大父墓,中塗上官店,必過孝傑殿丞 家,孝傑從康節先公最早。孝傑死,有八子,康節先公 遇之如子姪,每過之,則迎拜侍立左右甚恭。康節先 公捐館之年,寒食過之,謂諸子曰:「吾再經此,與今日 異矣。」諸子不敢問。至葬,喪車及上官店,諸子泣而言 之,以為異。張景觀,字臨之,學行甚高,康節先公喜之, 將赴涪州武龍尉告別,康節先公泣數行下謂曰:「吾 不見子之歸矣。」張峋,字子堅。康節先公於門弟子中 謂可語道者,赴調京師,康節先公愀然色變曰:「吾老 矣,不復相見也。」皆是年之春也。嗚呼!康節先公所以 預知者,何止此哉?伯溫不肖,不能有所述也,惟修身 俟死,下從「九原」耳。尚追憶其遺言,以示子孫。

《筆記》:「黃長睿遭會稽公之喪,廣讀佛書,恍若有悟,遂 篤好之,嘗作《西方淨土發願記》。將殆之夕,沐浴易衣, 西向念佛而逝。」

《東軒筆錄》:劉丞相沆鎮陳州日,鄭獬經由,丞相為啟 宴於外庭,使妓樂迎引,至通衢,有朱衣樂人誤旨,公 性卞急,遽杖於馬前,既即席,酒數行而公得疾,舁還 府衙而終。先是,張侍讀環夢公馬前有一朱衣人被 血而立,至是果有此變。梅堯臣為公挽詞詩二首,具 載其事,云:「處外諸侯重,居朝聖主知。祅逢庚子日,夢 異戊丁時。」歸槨江山遠,凝笳道路悲。欲傳千古跡,佐 世本無為。古今皆可見,富貴不常存。歌者未離席,弔 賓俄在門。朱輪空返轍,淥酒尚盈樽。人事固如此,令 名貽後昆。

《老學庵筆記》:元豐間,有俞充者,諂事中官王中正,中 正每極口稱之。一日充死,中正輒侍神廟,言充非獨 吏事過人遠甚,參禪亦超然悟解。今談笑而終,略無 疾恙。上亦稱嘆,以語中官李舜舉。舜舉素敢言,對曰: 「以臣觀之,止是猝死耳。」人重其直。

《東軒筆錄》:熙寧三年,京輔猛風大雪,草木皆稼,厚者 冰及數寸,既而華山震阜,頭谷圮折數十百丈,蕩搖 十餘里,覆壓甚眾。唐天寶中冰稼而寧王死,故當時 諺曰:「冬淩樹稼達官怕。」又詩有「泰山其頹,哲人其萎」 之說,眾謂大臣當之。未數年而司徒侍中魏國韓公 琦薨,王荊公作挽詞,略曰:「冰稼嘗聞達官怕,山頹今 見哲人萎。」蓋謂是也。

韓魏公以病乞鄉郡,遂以使相、侍中判相州。既而疾 革,一夕星隕於園中,櫪馬皆鳴。翊日公薨,上為《神道 碑》,具述其事。

王安國熙寧六年冬,直宿崇文院,夢有邀之至海上, 見海中宮殿甚盛,其中樂作,笙簫鼓吹之伎甚眾,題 其宮曰「靈芝宮。」邀平甫者,欲與之俱往焉。有人在宮 側,隔水止之曰:「時未至,且令去,它日迎之至此。」平甫 恍然夢覺,禁中已鳴鐘矣。平甫頗自負其不凡,為詩 紀之曰:「萬頃波濤木葉飛,笙簫宮殿號靈芝。揮毫不 是人間世,長樂鐘來夢覺時。」後四年,平甫卒,其家哭 訊之曰:「君嘗夢往靈芝宮,其果然乎?當以兆告我。」是 夕暮奠,若有音聲接於人者。其家復哭,以錢卜之曰: 「往靈芝宮,其果然乎?」卜曰:「然。」又三年,太常寺曾阜夢 與平甫會,因弔之曰:「平甫不幸早世,今所處良苦,如 何?」但見平甫笑不止。傍一人曰:「平甫已列仙官矣,其 樂非塵世比也。」阜方喜甚而寤。

《聞見近錄》:李文靖端默寡言,堂下花檻頹圮,經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