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04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民走匿山林。賊散兵搜索,驅婦女數百人。有趙氏女, 賊擁致馬上,女曰:「我良家子,死則死,誓不受辱則投 地。」如是者三。賊見其美,不肯殺,脅之刃。女舉止自若, 罵賊求死。賊怒,矢落其一目,罵愈厲,斷其左臂而死。 程氏者,焦相妻。賊牽之曰:「從我則生,否則死。」程曰:「吾 有夫,寧就死,不汝從也。」遂仆地不起。賊強拽之,程仰 面背著地,曳半里許,膚肉綻裂,血流滿道,罵賊不從, 賊殺之。袁氏女,年十六歲,與程同為賊獲,見程氏死, 亦不肯行。賊好言慰誘之,罵而不從,被殺。平氏者,王 川妻,賊迫之行,見路傍一井,謂同行婦女曰:「吾志得 遂矣。」抱幼女投井而死。嗟乎!近世士大夫,習於阿諛 軟熟,以詭隨污合為通才,一遇秉正守介之士,指為 怪異不祥之物,靡焉成風,莫或自振。虧閑爽操,廉恥 衰微。豈意窮鄉下邑,閨閣弱質,乃有知節義為美,而 挺然各行其志,不與眾同若四女者哉!是時賊中從 來婦女不啻四五百人,皆金珠錯落,羅綺熒煌,揚鞭 語笑,略無靦顏,所驅數百人者,亦俛首莫敢出一語。 四女平日非有姆傅教訓之素,世家薰染之風,一旦 事起倉卒,獨能卻之於群趨共赴之時,塞耳於「飴言 甘語」之誘,閉目於腥刀血鍔之威,必求一死之為安。 非其天資高潔,確有定守,安能偶爾而為之?或以慷 慨從容之難易為議,而不察所遇之事勢,「緩急不同, 則若王蠋、嵇紹諸賢,卒然捐生者,皆將可貶。必如豫 讓之屢求殺襄,文山之三載留燕,然後為貴。凡史傳 所載拒賊遇害婦女,皆不得與年老守節之嫠比矣, 豈理也哉!」賊自西火南抵趙城,北旋至遼州,歷州縣 十餘,自五月六日至六月四日出境,未及一月,四女 外不從賊而死者尚有二「十八人。自賊起山東已二 年,往來三四千里之地,全節婦女耳,中寥寥何三晉 婦女之多賢也。西火百家之鄉,乃有四女,何潞州婦 女之多賢,四女之死,皆卓卓可書,雖大丈夫臨難又 何以加之?」初,賊既去,州人致仕,宿州吏目仇時濟書 其事,以授其弟瀋藩儀賓時茂,商於儀賓牛廷瑞,宿 以德、栗廷珮、郗宗魯白於部使者而疏聞焉。吾觀今 戚畹之家,惟以撞鐘伐鼓,沉酣歌舞為務。而時茂乃 留意於扶名教、勵風俗之事,其志遠矣。時濟去官家 居,實首倡焉。潞之士風如此,則其多賢婦女,豈無自 哉?旌命既下,五君作詩詠其事,聞者和之,積為巨帙, 將捐俸刻以傳之。徵序於予。嗟乎!四女之死,有關於 綱常之大;五君之舉,實為國家風化之助,故為書之, 以待他日史氏之採錄。時茂名森,廷瑞名麟,以德名 政,廷珮名瑢,宗魯名賢,時濟名楫。

新建忠烈祠碑記       陳琳

「臣之於君,婦之於夫,一也。隨其所事而竭力委身,利 害不能奪其志,死生不能挫其節,炳炳烺烺,與日星 爭曜,天壤俱敝,夫然後謂之忠,謂之烈。忠烈秉彝恆 性,而人每自戕,故志士仁人必曠世乃一見而表忠 旌烈,豈不為扶綱常風,世教之盛舉哉?」池倅趙公昂 發方元兵渡江,守臣相繼以遁,公死守弗去,與妻雍 氏訣,使自便。雍曰:「若為忠臣,我獨不能為忠臣婦乎?」 遂書几上,誓夫婦同死,共縊於所建從容堂。其忠烈 昭昭,迄今猶在人耳目也。我文皇帝靖難時,黃公觀 起兵入援,至池州,聞事去,豫知妻翁氏必不辱,招魂 葬之。翁並二女果給配紿。配者得間,與家屬十餘人 死於淮清橋下,而公亦死於闌江磯。其大節與趙公 夫婦相符。弘治間,有朱婦唐氏,池口人,其夫孱弱,姑 利商人金,令私之,唐不從,姑誣訟,拷掠無完膚度不 免,自經梅樹下。鄉人謂其節操比德於梅,號梅婦云。 正德間,有康氏,清溪人,年甫十七,時流賊突至,擄康 去。父奪之,為賊傷面流血。康紿曰:「勿殺我父,願從行。」 比至,舟投水,賊亂刃斃之。唐與康之死,視趙之雍、黃 之翁無媿也。「趙、黃死於君,盡臣道焉;雍、翁死於夫,盡 婦道焉。均為風教攸繫,宜崇祀。」而趙之舊祠混於民 居,黃私祠於邑學之側,今亦頗廢,其妻若女且未與 祀。今建安田侯賦,以給舍奉上命守池。下車未幾,百 廢具舉。於是詢謀士民,卜府治之西北隅隙地十二 畝以「建祠,爰請於當道」,報可。遂庀材鳩工,諏日舉事。 偕寮屬諸生董役,夙夜靡懈,民翕然樂成之。正中為 堂六楹,東西各序八楹,寢四楹,後為風化堂,東西廂 凡若干楹,為廚庫。餘選諸生之有志者藏修於中。傍 置田五畝,以充祀費。甃池四,以備田之旱澇。構亭二, 以為息游之所。闢門五,建坊三:東雙忠,西六烈,又為 社學二選民之秀者,延師教育之功,昉乎嘉靖癸未 九月廿七日,迄於甲申四月廿五日,棟宇偉麗,丹碧 晃耀,規制奕奕。堂祀二公,寢祀二夫人,以黃二女暨 唐、康二女祔焉。嗚呼!以死勤事,《祭法》具載。趙公以孤 城抗元兵而死,城破之日,元將伯顏尚義之,以禮合 葬,祭其墓而去。黃公既死,文皇初未嘗不惜其死而 褒其忠。然則二公死於國,以化及其家,足以感人心 於當時。去今數百載,凜凜猶有生氣,其所漸被未斬, 又有二烈者出焉,豈非聞風而興起者乎?表遺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