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0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奔京師,帝拘于客省。及出奉天,惟簡將赴難,謀于鄭。 鄭曰:「爾父立功河朔,位宰相,身未嘗至京師,兄死于 人手,爾入朝未識天子,不能效忠,吾不子汝矣。」督其 行,曰:「而能死王事,吾不朽矣。」乃斬關出道,更七戰,得 及行在。帝見,厚撫之,拜太子諭德。帝徙山南,惟簡以 三十騎從。夜失道,馳至盩厔西,聞中人語,問天子所 在,密語曰:「上在此。」帝見之,流涕,執其手曰:「爾有母,乃 能從朕耶!」及帝還,封武安郡王,號元《從功臣》,圖形凌 煙閣,賜鐵券。

《雲溪友議》:「張延賞相公,累代台鉉,每宴賓客,選子婿, 莫有入意者。其妻苗夫人,太宰晉卿之女也,有才鑒, 甚別英銳,特選韋皋秀才,曰:『此人之貴,無以比儔』。既 以女妻之,不二三歲,以韋郎性度高廓,不拘小節,張 公稍侮之,至不齒禮。一門婢僕,漸見輕怠,惟夫人待 之極厚,其於眾侍視之,悒怏而不制遏。皋妻垂泣而」 言曰:「韋郎七尺之軀,學兼文武,豈有沉滯兒家,為尊 卑見誚?良時勝境,何忍虛擲乎?」韋遂辭東遊,妻罄裝 奩贈送。清河公喜其往也,贐以七驢馱物,每之一驛, 則附遞一馱而還。行經七驛,所送之物,盡歸之也。其 所有者,妻所贈奩資及布囊書冊而已。清河公睹之, 莫可測也。後權隴右軍事,會德宗幸奉天,西面之功, 獨居其上。車駕旋復之日,自金吾持節西川,以代清 河公。乃改易姓名,以「韋」作「韓」,以皋作翱,人莫敢言。至 天回驛,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報相公曰:「替相公者 金吾韋皋,非韓翱也。」夫人曰:「若是韋皋,必韋郎也。」公 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韋生應已委棄溝壑,豈 能乘吾位乎?婦人之言,不足云爾。」夫人又曰:「韋郎比 雖貧賤,氣凌霄漢,每以相公所誚,未嘗一言屈媚,因 而見尤。成事立功,必此人也。」翼蚤入州,方知不誤。公 憂惕,莫敢瞻視,曰:「吾不識人。」從西門而出,凡是舊時 婢僕,曾無禮者,悉遭韋公杖殺,投於蜀江,展男子平 生之志也。獨苗夫人無愧於韋郎,賢哉,賢哉!韋公侍 奉外姑,過于布素之時,海內貴門不敢忽於貧賤東 床者矣。所以郭泗濱詩曰:「宣父從周又適秦,昔賢多 少出風塵。當時甚訝張延賞,不識韋皋是貴人。」 《唐書崔祐甫傳》:朱泚亂,祐甫妻王陷賊中,泚嘗與祐 甫同列,遺以繒帛菽粟,受而緘鐍之。帝還京,具封以 獻。士君子益重其家法云。

《潘孟陽傳》:憲宗詔孟陽馳驛江淮視財賦,并察諸使 治否。孟陽恃奧主,又氣豪倨,所至會賓客,留連倡樂, 招金錢,多補吏,譽望大喪。初,孟陽為侍郎,年未四十, 其母謂曰:「以爾之才而位丞郎,使吾憂之。」

按《金華子雜編》:李景讓尚書少孤貧,夫人王氏,性嚴 重明斷,近代貴族,母之賢無及之者。孀居東雒,諸子 尚幼,家本清素,日用尢乏。嘗值霖雨且久,其宅院內 古牆夜坍隤,僮僕修築次,忽見一槽船,實以散錢。婢 僕等當困窶之際,喜其有獲,相率奔告於堂前。夫人 聞之,誡僮僕曰:「切不得輒取,俟吾來視之而後發。」既 到,命取酒酹之,曰:「吾聞不勤而獲祿,猶身為災。士君 子所慎者,非宜之得也,我何堪焉。若天實以先君餘 慶,憫及未亡人,當令此諸孤學問成立,他日為俸錢 賚吾門,此未敢覿。」乃令亟掩如故。其後諸子景讓、景 溫皆進士,並有重名,位至方岳。讓最剛正,奏彈無所 避,為御史大夫,宰相宅有看街樓子,皆封泥之,懼其 糾劾也。

《上庠錄》:李翱尚書牧江淮郡日,進士盧儲捲卷來謁, 李禮待之,置文卷几案間,赴公宇視事。長女及笄,見 文尋繹數四,謂小青衣曰:「此人必為狀元。」李公聞之, 深異其語,乃求為婿,來年果狀元及第。纔過殿試,徑 成佳姻。詩曰:「昔年曾去玉京遊,第一仙人許狀頭。今 日已成秦晉約,果教鸞鳳下妝樓。」

《宜春傳信錄》:彭伉,唐徵士構雲之孫也。伉妻即湛賫 之姨。伉舉進士及第,湛猶為縣吏,妻旋為置賀宴,皆 官人名流。伉居客右,一坐盡傾。湛至,命飯於後閣,湛 無難色。其妻忿然責之曰:「男子不能自勵,窘辱如此, 復何為哉?」湛感其言,孜孜學業,未數歲,一舉登第,伉 常侮之。伉方跨長耳,縱遊郊郭,忽有僮馳報湛郎及 第,伉失聲而墜,故友人謔曰:「湛郎登第,彭伉落驢。」 《大唐新語》:趙武蓋少孤,生於河右,遂狎弋獵,獲鮮禽 以膳其母,母勉之以學,武蓋不從。母欷歔謂曰:「汝不 習墳典,而肆情畋獵,吾無望矣。」不御所膳。蓋感激而 學焉。數年博通經史,擢進士第,官侍御史。著《西河人 物志》,有集行於世。

《清波雜志》:唐中和四年,時溥獻黃巢及家人首并姬 妾,僖宗御大元樓受之,宣問姬妾:「汝曹皆勳貴子女, 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其居首者對曰:「狂賊凶逆,國家 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 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相於何地乎?」僖宗不復問,皆 戮于市。人爭與之酒,其餘俱悲慟昏醉。居首者獨不 飲不泣,至於就刑,神色肅然。《劉更生傳》《列女》八篇,俱 著姓氏,唐氏《列女傳》亦然,而獨遺此。若非司馬溫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