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1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作連理花千餘朵,以陽起石染之,當午散於中庭,隨 風而上遍空中,如五色雲霞,久之方沒。謂之「渡河吉 慶花」,藉以乞巧。

《柳河東集》:柳子夜歸自外庭,有設祠者,餰餌馨香,蔬 果交羅,插竹垂緌,剖爪犬牙,且拜且祈,怪而問焉,女 隸進曰:「今茲秋孟七夕,天女之孫將嬪於河鼓,邀而 祠者,幸而與之。巧驅去蹇拙,手目開利,組紝縫製,將 無滯於心焉,為是禱也。」

《圖繪寶鑑》:「越國夫人王氏,端獻王婦王審琦後。作篆、 隸有古法,為小詩,有林下風致。以淡墨寫竹,整整斜 斜,曲盡其態,見者疑其影落縑素。」

畫繼章友直之女煎,能如其父,以篆筆畫棋盤,筆筆 相似。

《瑯嬛記》:姚月華筆札之暇,時及丹青,花卉翎毛,世所 鮮及。嘗為楊生畫芙蓉匹鳥,約略濃淡,生態逼真。楊 喜不自持,覓銀光紙裁書謝之,其略云:「連枝欲長,忽 阻山蹊,比翼將翔,遽乖雲路。思結章臺垂柳,心馳普 救啼鶯。幸傳尺素之丹青,豈任寸心之銘刻。江湖恍 在案,波浪忽翻窗。植寫斷腸,飛揮交頸。繭紙發其枝」 幹,兔管寫之羽毛,雌戲蘋川,雄懷苔石。色與露花同 照爛,翼將風葉共低昂。明鏡曉開,老憶文君之面;疏 螢夜度,遙思織女之機。所冀吾人,獲同斯畫。越溪吳 水之上,常得雙開;漢樹秦草之間,永教對舞。

《江陰縣志》:「陳繼儒題江陰周氏兩女畫。周榮公二女 合手,所畫花草翎毛,運筆精微,傳彩炳煥,花有露,鳥 有聲,幾令造化無權,畫苑老名家不及也。」

閨巧部雜錄

《新論》:「珠圓羅縐,雖女子運巧,不能為之。」

《鴻烈解》:「蔡之幼女,衛之稚質。捆纂組,雜奇彩。抑黑質, 楊赤文。」

《鹽鐵論》:「中山素女撫流徵於堂上。」

《韓詩外傳》:「麑衣而盩領,而女不以巧獲罪。」 《妮古錄》:墨竹,或云李夫人貌,窗上竹影所成。

畫繼陳暉晦叔經略子婦桐廬方氏作梅竹,極清遠。 又臨《蘭亭》,并自作草書,俱可觀。

畫麈世但知封膜作畫,不知自舜妹嫘始。客曰:「惜此 神技,創自婦人。」予曰:「嫘嘗脫舜於瞍象之害,則造化 在手,堪作畫祖。」

閨巧部外編

賈氏《說林》:沈休文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 子攜絡絲具,入門便坐。風飄細雨如絲,女隨風引絡, 絡繹不斷,斷時亦就口續之,若真絲焉。燭未及跋,得 數兩,起贈沈曰:「此謂冰絲,贈君造」以為冰紈。忽不見。 沈後織成紈,鮮潔明淨,不異於冰製扇。當夏日,甫攜 在手,不搖而自涼。

《誠齋雜記》:王彥伯善鼓琴,至吳郵亭,維舟中渚,秉燭 理琴,忽見一女子坐於東床,亦取琴調之,乃楚光明 曲。遲明,女取錦繡贈別,彥伯以玉琴答之而去。 《桂苑叢談》:鄭代肅宗時為潤州刺史,兄侃嫂張氏女 年十六,名采娘,貞淑其儀。七夕夜沉香筵祈於織女, 是夕夢雲輿雨蓋蔽空,駐車命采娘曰:「吾織女祈何 福?」曰:「願乞巧耳。」乃遺一金針,長寸餘,綴於紙上,置裙 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不爾化成男子。經二日, 以告其母,母異而視之,則空紙矣,其針跡猶在,張氏 數女皆卒。至娠,采娘病而不言。張氏有《恨言》曰:「男女 五人皆卒,復懷何為?」將服藥以損之。藥至將服,采娘 昏闇之內,忽稱殺人。母驚而問之曰:「女若終當為男 子,母之所懷是也。聞藥至情急,是以呼之。」母異之,乃 不服藥。采娘尋卒。既葬,母悲念,乃收常所戲之物而 匿之。未逾月,遂生一男子。或有動所匿之物,兒即啼 哭。張氏哭女兒即啼,哭罷即愈,乃采娘後身也。因名 曰叔子。後位至柱史。

《子真畫譜》:「張芸叟臨江而居,其妻遺一素綾鯉魚,首 尾宛然,腹藏短牘,但未畫鱗甲耳。芸叟試為點染,便 躍入江中,不知所之。後漁人網得白魚,破腹無腸者 賣之,買者命內人煮之,及熟啟視,不復存矣。自後網 得者即放去,謂神魚云。」芸叟諱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