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3 (1700-1725).djvu/149

此页尚未校对

斃,魚獨無恙。予初未之信,臨行飲於天寧,正見其夫 為作齋,呼來問之,信然。」

《太平清話》:嘉靖初年,漁人於苕溪中網得一石,圓大 如鵝,子內鏗然有聲,擊碎之,有銅牌一方,上刻「宣聖」 二字。

漁部雜錄

《詩經召南何彼穠矣》篇:「其釣維何,維絲伊緡。」「緡」,綸 也。絲之合而為綸,猶男女之合而為昏也。

《衛風·竹竿》篇:「籊籊竹竿,以釣于淇。」

《齊風·敝笱》篇:「敝笱在梁,其魚魴鰥。」

《小雅·采綠》篇:「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其釣維何?維魴 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管子禁藏篇》:「漁人入海,海深百仞,就波逆流,乘危百 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 無不上焉;深源之下,無不入焉。」

《魯連子》,古善漁者宿沙子,使漁于山,則雖十宿沙子, 不得一魚,非闇於漁道也。彼山者,非魚之所生也。 《闕子》,魯人有好釣,以桂為餌,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 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焉,其得魚不幾矣。故曰: 「釣之務不在芳飭,事之急不在辨言。」

《文子》:「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

堯使水處者漁,山處者木,使人宜其械,械宜其人也。 《呂子義賞》篇:雍季對晉文公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倍? 而明年無魚矣。」

《功名篇》:「善釣者,出魚乎十仞之下,餌香也。」

《觀世》篇:「太公釣于滋泉,遭紂之世也,故文王得之。文 王,千乘也;紂,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與不 知也。」

《離俗篇》:「若釣者,魚有大小,餌有宜適。」

《莊子刻意》篇:「就藪澤,處間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 《秋水》篇:「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

《韓非子外儲說》:「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 張網者引其網,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

《淮南子原道訓》:「夫臨江而釣,曠日而不能盈羅,雖有 鉤箴芒距,微綸芳餌,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數,猶不能 與網罟爭得也。」

「張天下以為籠,因江海以為罟」,又何有「亡魚失鳥」之 有乎?

昔舜釣于河瀆,期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 相予。

俶《真訓》:「是故以道為竿,以德為綸。禮樂為鉤,仁義為 餌。投之於江,浮之於海。萬物紛紛,莫非其有。」

《時則訓》:「季夏之月,乃命漁人伐蛟取鼉,登龜取黿。」 《人間訓》:「夫臨河而釣,日入而不能得一儵魚者,非江 河魚不食也,所以餌之者,非其欲也。及至良工執竿, 投而擐脣吻者,能以其所欲而釣者也。」

《說山訓》「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

「善釣者無所失」,善於釣矣,而不善所釣。

「操釣上山,揭斧入淵」,欲得所求,難也。

「射者使人端,釣者使人恭」,事使然也。

《說林訓》:「漁者走淵,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

《釣》者靜之,者扣舟,罩者抑之,罣者舉之,為之異,得 魚一也。

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鳥。無餌之釣。不可以得魚。 《說苑太公》:「田不足以償種,漁不足以償網,治天下有 餘智。」

歷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澤之漁者,善爭陂 而舜漁焉。東夷之陶器窳而舜陶焉。故耕、漁與陶,非 舜之事,而舜為之以救敗也。

吳王欲從民飲酒,子胥諫曰:「不可。昔白龍下清冷之 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 曰:『當是之時,若安置而形白龍』?對曰:『我下清冷之淵, 化為魚』。天帝曰:『魚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 白龍,天帝貴畜也;豫且,宋國賤臣也。白龍不化,《豫且》 不射。今棄萬乘之位,而從布衣之士飲酒,臣恐其有 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魏陳思王《答崔文始書》:「臨江直釣,不獲一鱗。非江魚 之不食,其所餌之者非也。」

應璩《報東海相梁季然書》:足下頓彌天之網,收萬仞 之魚,罣之以谿谷,數之以陔兆,何其壯乎!觀夫任公 子之所釣,此為鰌蝦,未足為吾子道之。 孫綽子海人與山客辨其方物,海人曰:「橫海有魚,額 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 萬尋,直上千里,傍陰數國。」有人曰:「東極有大人,斬木 為策,短不可支釣;魚為鮮,不足充饑。」

《抱朴子》:「金鉤玉餌雖珍,而不能制九淵之沉鱗;顯寵 豐祿雖貴,而不能致無欲之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