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之所以中衡,冬脉之所以中權者,有由然矣。陰陽有時,與脉之上下有期。期有不同,知脉有四時之分;分之有期,知脉有死生之時。微妙在脉,不可以不察也。察之有紀,從陰陽之氣而始,始之有經,從五行之配而生;生之有度,四時各有所宜,用鍼者能補瀉隨時而勿失,與天地陰陽升降之氣合而為一,則得此一」 者之情,可以知死生矣。惟人身能合天之陰陽也。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陰陽,何者而非一理以貫之哉。

張志聰曰:「以上論切脉氣,察精明,聽音聲,審臟腑之有餘不足,觀形體之盛衰,參伍錯綜,以決死生之分。此以下復論脉合陰陽四時,診脉而知病之所在,病成而變為他病,候尺寸以分別臟腑之外內,上下左右,曲盡其脉要精微之理,故復設此問焉。夫人之陰陽出入,與天道運轉之大相合,如寒暑相推而歲成,一陰一陽之謂道。」 言四時之氣,總屬寒暑之往來,脉應四時之變,亦與陰陽之上下耳。天氣包乎萬物之外,運轉于六合之內,其變動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言陽氣從生升而至于盛長也。彼秋之忿,為冬之怒,言陰氣自清肅而至于凜冽也。此四時陰陽之變動,而脉亦與之上下浮沈,至于脉應四時之變。「春時天氣始生,其脉耎弱輕虛而滑,如規之圓轉而動也。夏時天氣正方,其脉洪大,如矩之方,正而盛也。秋時天氣始降,其脉浮平,有如衡之平準也。冬時天氣閉藏,其脉沈石,有如權之下垂也。然四時之變,總屬陰陽之出入,而脉與之上下也。」 「四十五日者,從冬至而至立春,從夏至而至」 立秋,冬至一陽初生,陽氣微上,陰氣微下,至春而陽氣始方,至夏盛長而陰氣下藏矣。夏至一陽初生,陰氣微上,陽氣微下,至秋而陰氣清涼,至冬凜冽而陽氣伏藏矣。陰陽升降,出入離合,有期而脉亦與之相應。如期而脉氣相失,則知脉之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也。《平脉篇》曰:「寸脉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脉上不至關為陰絕」 ,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尅之,即所謂分之有期,而知死時也。如「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而尺脉上不至關,為陰絕于下矣。夏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下,冬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下,而寸脉下不至關,為陽絕于上矣。」 此上下陰陽,不相交合,而反分離,與四時之期相失,故知脉之所分,而知死時也。知死時者,期以四離四絕之月節尅之而死也。故脉應陰陽四時之微妙,不可不細察焉。察脉之綱領,當從陰陽始,即冬至陽氣微上,夏至陰氣微上,陰陽上下,自有綱常之理。然又從五行而生,如春木生夏火,火生長夏土,土生秋金,金生冬水,水生春木。生之有度,而四時為五行相生之宜。夫四時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太過,至而不及,而人亦應之。是以脉之不及則補之,太過則瀉之,與天地四時之太過不及,治之如一,與天地陰陽之道合之如一焉。得一之情,可以知死生矣。如《臟象論》之所謂「謹候其時,氣可」 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此因天地四時之氣,而為人之死生也。如《平脉篇》之所謂「寸脉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脉上不至關為陰絕」 ,此脉與天地四時之氣,期而相失,而為死生也。是以聲合天地之五音,色合天地之五行,脉合天地之陰陽,而始能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 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 飽則夢予,甚饑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 哭」,「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

馬蒔曰:「此承上文而言,人身之有夢,亦不外乎陰陽而已。是故五臟為陰,而陰之邪氣盛則夢涉大水恐懼。六腑為陽,而陽之邪氣盛則夢大火燔灼。若臟腑之邪皆盛,則陰陽相爭,其夢主于相殺毀傷。邪氣盛于上則夢飛,邪氣盛于下則夢墮。甚飽則夢以物與人,以其有所餘也。甚饑則夢取人之物,以其有不足」 也。肝在志為怒,故肝氣盛則夢怒。肺在志為哭,故肺氣盛則夢哭。蟲之短者,勢不相爭,故短蟲多但夢聚眾焉耳。蟲之長者,力必相角,故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矣。此皆人身之陰陽,有合于天地萬物之陰陽,而諸夢有如是也。

張志聰曰:此言天地之陰陽五行,而合于人之陰陽臟腑也。夢者,魂魄神氣之所遊行,肝主血而藏魂,肺主氣而藏魄,心主火而為陽,腎主水而為陰,故夢水火夢。「予」 「夢取」 ,言中焦脾胃之氣,有虛有實,而形諸夢也。「聚眾」 、「毀傷」 ,言腑氣實,而徵之于夢也。「長蟲」 短蟲,腸胃之所生也。

是故持脉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 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