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脉也。心肝居左,故左以候肝。「鬲」者,胷脅內之鬲也,肝居脅內,故以關候肝,鬲氣在中,故以內候鬲。「右外」者,附右尺而上,右手之關脉也。脾主中土,故以關內候脾。陰內而陽外,故以關外候胃。「上附上右」者,從右關而上,右寸口也。心肺居上為陽,故以兩寸候氣。胷中者,宗氣之所居也。《經》曰:宗氣積于胷中,命曰氣海,上出于肺,循喉嚨而行,呼吸左外,左寸口也。膻中者,臣使之官,心主之相位也。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寸為陽,尺為陰。故以兩手關前以候形身之前,關後以候形身之後。「上竟上」者,從尺關而直上于魚也;「下竟下」者,從寸關而直下于尺也。夫身半以上為天,身半以下為地,此又以陰陽之氣,竟上竟下,而候形身之上下 。張兆璜問曰:「此章以形身配天地之上下」,四以土居中央,故以關內候脾也。如《經》言心肝居左,脾肺居右,是臟氣之出于左右與?抑臟體之偏與?曰:「天為陽,地為陰,東南為陽,西北為陰。聖人南面而立,左為陽,右為陰。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是以心肝居左也。地二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以脾肺居右也。此先天之五行,本于陰陽水火,分而上生,非臟體之謂」也。又心主脉,肝主血,血脉生于水精,是以左手三部俱主血;肺主周身之氣,脾主元真之氣,氣生于火,是以右手三部皆主氣。此皆陰陽互換之妙,善診者不可不知。 《莫子》問曰:六腑止候胃而別腑,何以候之?曰:「五臟之血氣,皆胃腑之所生,故臟氣不能自至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是以《本經》凡論五臟,必及于胃,而餘腑多不與焉。然而臟腑雌雄,各有并合,故曰: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知陰者知陽,知陽者知陰,會心者自明也。」 莫仲超曰:「診候之法,各有不同,如此篇之法,以左右之前後兩旁上下,而候形身之外內上下者也。如三部九候之法,以脉之上中下,而候形身臟腑之上中下也。有以心肝居左,脾肺居右,浮為在腑,沈為在臟」,蓋以臟腑之經氣相通,故于一部之中,而可以候臟候腑也。有以皮毛之氣候肺,肌脉之氣候心脾,筋骨之氣候肝腎,蓋五臟之氣,外合于皮肉筋骨,故以舉按輕重,而候五臟之氣者也。診法不同,各具其理,善診者俱宜明了于心中,隨機應變于指下。

「麤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馬蒔曰:凡脉之麤大者,即洪脉,乃陽脉也。惟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故脉如此,其病當為熱中也。張志聰曰:「上章以脉體而候形身臟腑之定位,此下以脉象而候陰陽邪正之盛衰。脉者,陰陽血氣之榮行。麤大者,陽乘于陰也。陽在外,陰在內,陽乘于陰,故熱中也。」

「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

王冰曰:疾、徐、實、虛,皆脉狀也。馬蒔曰:「凡脉之來者甚急,其去甚緩,蓋在上最實,故來自疾上,必形于表也;在下頗虛,故去自緩下,必形于裡也。其病當為厥疾及巔疾焉。正以氣逆于上,及巔頂,有疾所以來之甚速也。苟非病之在上,則去必不徐也。」

張志聰曰:此以脉之來去上下,以候陰陽上下,外內之虛實。來疾去徐者,來盛去悠也;上實下虛者,寸實尺虛也。此氣惟上逆,陽盛陰虛,所謂一上不下,寒厥到膝;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是也。

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 也。

王冰曰:「上虛,故陽氣受也。」

馬蒔曰:「凡脉之來者甚緩,其去甚速,蓋在上頗虛,故來自徐,在下最實,故去自速,其病當為惡風證焉。正以人之感風者,陽氣受之,陽為表,今上虛則表虛,風必易感,故不得不惡風也。」

張志聰曰:「來徐去疾者,來微去盛也;上虛下實者,寸虛尺實也。此陽虛陰盛為惡風」 也。蓋風為陽邪傷人,陽氣在于皮膚之間,風之惡厲者,從陽而直入于裡陰,是以「去疾下實」 也。此言內因之病,從內而外,自下而上;外因之邪,從外而內,自上而下也。夫外淫之邪,從陽而陰,自表而裡也。陽氣受邪,則正氣虛傷,故「來徐上虛」 ,邪氣內陷,故「去疾下實。」

有脉俱沈細數者,少陰厥也。數音朔下同

王冰曰:「尺中之有脈沉細數者,是腎少陰氣逆也。何者?尺脈不當見數,有數故言厥也。俱沉細數者,言左右尺中也。」

馬蒔曰:沉細者腎脈也。沉細而帶數,則腎經之氣厥逆也,故曰:「少陰厥也。」 以下文推之,其殆熱厥也歟。

張志聰曰:此論脈因度數出入之有順逆也。有脈者,言又有厥脈之因,厥脈之象,與上文之「上盛下虛」 之厥脈厥因不同也。夫脈始於足少陰腎,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