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陰薄陽別,謂之「有子。」

馬蒔曰:此言婦人姙子之脉也。左手寸部,屬手少陰心經,而手太陽小腸經之脉,為之表裡。《脉賦》云:「太陽大是男娠。」 故知手少陰之脉動甚者,為姙男子也。《靈樞》·論疾診尺篇與此同。後世更手為足,蓋不考二經皆同故也。由此推之,則右手寸部,屬手太陰肺經,當為姙女子者可推矣。張志聰曰:此復言診尺之微妙,非惟知病,而婦人之姙子,亦可以分別也。子,男子也。以婦人之兩手尺部候之,若左手之少陰腎脉動盛者,當娠子以左男而右女也。

脉有逆從四時,未有臟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 大,命曰「逆四時」也。

王冰曰:春夏脉瘦,謂沈細也,秋冬浮大,不應時也。大法春夏當浮大而反沈細,秋冬當沈細而反浮大,故曰「不應時也。」

馬蒔曰:此舉脉之與時相逆者言之也。脉有順四時者,即上文「脉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 是也。脉有逆四時者,未有正臟之脉相形,而他臟之脉反見。春夏脉宜浮大,今反沈細而瘦;秋冬脉宜沈細,今反浮大而肥,此即所謂逆四時也。

張志聰曰:「後章論五臟之氣,外合于四時,故雖未有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之臟形,而陰陽出入之大概,不可逆也。」

風熱而脉靜,泄而脫血脉實,病在中脉虛,病在外脉 濇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也。

王冰曰:「風熱當脉躁而反靜;泄而脫血,當脉虛而反實;邪氣在內,當脉實而反虛;病氣在外,當脉虛滑而反濇堅。故皆難治也。何也?皆反四時之氣,乃如是矣。」

馬蒔曰:「此言脉與病反」 者,是亦「脉與時反之意也。病由風熱,脉宜浮大而反沈靜,則陽病見陰脉也。泄利脫血二證,脉宜沈細而反實大,則陰病見陽脉也。病在中者,脉為有力,則中氣方盛,今脉反虛;病在外者,脉宜浮虛,則表病易痊,今脉反濇堅。是皆難治之證,猶脉之反四時也。」 張志聰曰:「夫天地有四時之寒暑」 ,而人之氣血。有浮大沈瘦之陰陽。即受病之脉氣。亦有外內虛實之相應。是以脉不應病者。命曰「反四時」 也。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脉無胃氣亦死。所 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脉,不得胃氣也。所謂脉不得 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王冰曰:「不弦不石,皆謂不微似也。」

馬蒔曰:「此言五臟以胃氣為本,而胃氣以水穀為本,是無水穀者無胃氣,無胃氣者,真臟之脉見也,即如肝脉當弦而不弦,腎脉當石而不石之類。」 張志聰曰:「此言五臟元真之氣,亦皆胃腑水穀之所生也。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氣者,水穀之所資生,故人以水穀為本,胃絕水穀則死,脉無胃氣亦死也。所謂無胃氣」 者,真臟脉見,而不得微和之氣也,又非惟微和之為胃氣也,即真臟之脉,亦胃氣之所生也。故曰臟氣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于手太陰者,春為弦,夏為鉤,秋為毛,冬為石,皆得胃氣而為之也。故曰:「脉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是以前章論四時之脉。得胃氣之和者。命曰平人。後章論五臟之真。亦四時以胃氣為本也。

太陽脉至,洪大以長;少陽脉至,乍數乍疎,乍短乍長; 陽明脉至,浮大而短。

王冰曰:「洪大以長者,氣盛故然爾。」 《扁鵲陰陽脉法》云:「太陽之脉,洪大以長,其來浮于筋上,動搖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呂廣云:『太陽王五月六月,其氣大盛,故其脉洪大而長也。乍數乍疎,乍短乍長者,以氣有暢有未暢也』。」 《扁鵲陰陽法》云:「少陽之脉,乍小乍大,乍長乍短,動搖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 王。呂廣云:「少陽王正月二月,其氣尚微,故其脉來,進退無常,浮大而短者,穀氣滿盛也。呂廣云:『陽明王三月四月,其氣始萌未盛,故其脉來浮大而短』。」 《扁鵲陰陽脉法》云:「少陽之脉,緊細動搖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王,太陰之脉,緊細以長,乘于筋上,動搖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厥陰之脉,沈」 短以緊,動搖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子王。

馬蒔曰:「此舉三陽之脉而言之,正見脉貴順四時也。按《難經》之意,以為得第三甲子太陽王,歲有閏月,有大小,大約四五六月也,其氣大盛,其候大熱,故脉之至也,既洪且大,又見其長,蓋洪大而長,皆陽脉也,而陽之甚盛,故純見陽脉,而無陰脉者,如此得第一甲子少陽王,大約在十一二正月也,其氣尚微,其候當」 寒。故脉之至也,乍數乍疎。乍短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