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長。蓋長數為陽,疎短為陰,而陽之初生,故陽脈雖乍至,而猶未離乎陰脈者如此。得第二甲子陽明王,大約在正二三月也。其氣始萌未盛,其候始暄,故脈之至也,既浮且大,又見其短。蓋浮大為陽,短則為陰,而陽氣方壯,故陽脈盛而陰脈微者如此,此則《難經》之與《內經》相同者。《難經》又云:「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沈短而敦。」 其意以為「得第四甲子,太陰之氣王,大約在五六七月也,其氣承夏餘陽,陰氣始至,其候暑溫,故脈之至也,緊大而長。」 蓋緊為陰脈,大者長者為陽脈,而陰之初生,故陰脉微而陽脈盛者如此得第五甲子少陰王,大約在七八九月也,陽氣衰微,陰氣漸盛,其候清涼,故脈之至也,緊細而微。蓋緊細與微,皆陰脈也,而陰之方盛,故陰脉之全見者如此。得第六甲子厥陰王,大約在十月十一二月也。陰氣極盛,其候寒凝,故其脉之來也,沈短而敦,蓋沈短而敦,陰脈之極也,而陰之正盛,故陰脉之甚重者如此。此則《內經》之所遺,而《難經》之所備,其必有所本也。

張志聰曰:「此言陽明胃氣,不獨行于五臟,而亦行氣于三陽也。夫脾與胃,以膜相連耳,是以胃氣之行于五臟者,由脾氣之轉輸,故太陰為之行氣于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于三陽。是以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于陽明焉。故太陽之洪大,陽氣之盛也;少陽之乍忽,初生之象也;陽明之浮大」 而短者。兩陽合明。陽盛而間于二陽之間也。此三陽之氣。亦胃腑之所生也。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 氣為本。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 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王冰曰:「琅玕,《珠類》」 ,言脈滿而盛,微似珠形之中手也。脈有胃氣,則累累而微,似連珠也。

馬蒔曰:「上文第五節至第九節,論五臟平脈、病脉、死脈,既已悉矣,而此下五節,又詳喻之,此一節則自心經而言之也。夏胃微鉤為平脈。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蓋脈滿而盛,來如連珠,按之如循琅玕,乃來盛去衰,有鉤而且和之義,所以謂之平也。夏以胃氣為本,故取其鉤而且和也。鉤多胃少曰」 心病。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蓋其來如喘,又喘而連屬,且中手而偃曲,則有鉤多胄少之義,所以謂之病也。但鉤無胃曰死,而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蓋前雖似曲,而後則居然不動,如操執帶鉤,則全無和意,所以謂之死也。

張志聰曰:此言臟真之脈,四時以胃氣為本也。累累如連珠者,滑利如珠,連綿相貫,心臟和平之象也。琅玕美石之似珠者,取其溫潤而柔滑也。此臟真之脈,柔耎和平者,得四時之胃氣也。前節以四時胃氣,資于臟真,故曰「春胃微弦,夏胃微鉤。」 此節以五臟之真,得四時胃氣,故曰平心脈來夏,以胃氣為本;平肺脈來秋,以胃氣為本。是以脈象之少有不同也。蓋弦鉤、毛石者,臟真之氣象也;如連珠如榆莢者,臟真之體象也。喘喘,急疾貌。喘喘連屬,心氣不安也。曲者,鉤之象,其中微曲,心氣虛也,故當主心病。曲而不動,如操帶鉤,無如珠生動之象矣 。楊元如曰:「前論四時之氣生五臟,故肝而心,心而脾,序四時之相生。」 此論五臟之真合四時。故心而肺。肺而肝。序五行之相制。制則生化也。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 本。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脈來, 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王冰曰:「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浮薄而虛也。脈有胃氣,則微似榆莢之輕虛,不上不下,如循雞羽,中央堅而兩旁虛也。如物之浮,瞥瞥然如風吹毛也。」 馬蒔曰:「此即肺經之平脈,病脈死脈而喻之也。秋胃微毛曰平,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 蓋厭厭聶聶者,恬靜之意。榆莢非甚粗大,而如落榆莢,則有輕虛以浮之意,故謂之平也。秋以胃氣為本,故取其毛而且和也。毛多胃少曰肺病,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蓋雞羽者,輕虛之物也,不上不下,如循雞羽,則雞羽兩旁雖虛,而中央頗有堅意,所以謂之病也。但毛無胃曰死,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蓋如物之浮,而如風吹毛,則毛而全無胃氣,所以謂之死。張志聰曰:「厭厭,安靜貌。聶聶,輕小也。如榆莢者,輕薄而中不虛,蓋肺脈雖主收降輕虛之象,而資生于脾土,是以有如榆莢之輕,而中不虛也。不上不下,往來濇滯也。如循雞羽,較之榆莢,更屬輕虛,其中又不得生我之土象,而反有賊我之木體,故主肺病,如物之浮虛無」 根也;「如風吹毛」 ,散亂劇也。

平肝脈來,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