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120

此页尚未校对

傷,故為懈惰少氣。生陽之氣不足,故脊中痛。心主言而發原於腎,根氣傷故不欲言也。其不及,則心腎水火之氣不能交濟,故令人心懸如病饑。腎之生陽不足,故䏚中冷也。腎合膀胱,腎虛而不能施化,故小便變而少腹滿也。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脉獨何主?岐伯 曰:脾脉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帝曰:「然則脾善 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帝 曰:惡者何如可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 過,病在外;如烏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 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 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其不及則令 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重強之重平聲

王冰曰:脉春弦夏鉤,秋浮冬營,為逆順之變,見異狀也。主謂主時,月灌四旁,謂脾納水穀,化津液溉灌肝心肺腎不正主四時,故謂孤臟。其不正主時,而寄王於四季,故善不可見,惡可見也。以主四支,故病四支不舉。脾為孤臟,以灌四旁,今病則五臟不和,故九竅不通也。《八十一難經》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 重謂臟氣重疊。強,謂氣不和順。

馬蒔曰:此舉脾經之脉灌乎四臟,其有惡與善反者,亦必有所病也。四臟循四時之序曰「從』,其有過與不及而為諸病曰逆,從逆之變異,故有如上文所言也。然脾脉於四時屬土,以孤臟而灌於四臟之中,方脾之無病,其有功於四臟,日常如是,雖有其善,不可得而見。及脾之有病,則四臟亦隨以病,其惡遂可得而見也。故其來如水之流,脾氣降而下也。此謂太過,病當在外,令人四肢不舉,以脾主四肢也。「其來如烏之喙」 ,脾氣濇而傷也。此謂不及,病當在中,令人九竅不通。夫脾不和平,固為強矣。而九竅不通,則病邪方盛,名曰重強。此皆脾之惡者可見也。

張志聰曰:總結上文,而言臟真之氣,合於四時,有升降浮沈之序,如逆其順序和平之氣,則有變異之病矣。然四時之脉,止合四臟,而脾臟之脉,各王四季,月十八日,不得獨主於時,故為孤臟。脾灌四臟,四臟受脾之氣,而各見其善,是善在四臟,而不自見其善耳。如水之流者,灌溉太過也。如烏之喙者,黔喙之屬,艮止而不行也。脾為濕土太過,故令四支不舉。《經》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脾氣不足,則五臟之氣皆不和矣。」 夫胃為陽土而氣強,脾為陰土而氣弱。脾弱而不得稟水穀之氣,則胃氣益強,故名曰重強。蓋言脾氣虛,而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者,胃強脾弱,臟腑之剛柔不和也。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 至數,五色脉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 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 臟腑,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王冰曰:「言以太過不及而一貫之,揆度奇恆皆通也。五氣循環,不愆時敘,是為神氣流轉不回,若卻行衰王,反天之常氣,是則卻回而不轉,卻回不轉,乃失生氣之機矣。迫,切也。得至數之要道,則應用切近以微妙也。著之玉版,故以為名,而為玉版生氣之機。」

張志聰曰:此言五臟受氣於胃,一以貫通,次序環轉,如璇璣玉衡,合之玉版,乃揆度奇恆之大要也。至數者,五脉之至數也。蓋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故曰「天下至數。」 五色脉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一者,五臟之神,轉而不回,如逆回則失其旋轉之機矣。五臟相通,陰陽并合,脉之至數,迫近以微,著之「玉版」 者,有格有序也。「藏之臟腑」 者,陰陽雌雄之相應也。每旦讀之者,血氣未亂也。名曰「玉機」 者,如璇璣玉衡也。以上論真臟之神,五臟相通,外內環轉,如太過不及則病,若回而不轉,乃失其機而死矣。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 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 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 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 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 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 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 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王冰曰:「受氣所生者,謂受病氣於己之所生者也。傳所勝者,謂傳於己之所尅者也。氣舍所生者,謂舍於生己者也。『死所不勝者,謂死於尅己者之分位也。所傳不順,故必死焉。肝死於肺位,秋庚辛。餘四臟倣此。然朝主甲乙,晝主丙丁,四季土主戊己,晡主庚辛,夜主壬癸,由此死生之早暮可知也』。」 馬蒔曰:「此言五臟之病,氣有所受,有所傳,有所舍,有所死,始之於我所生,而終之於尅我者也。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