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127

此页尚未校对

「宜急治之,無後其時,而致於死不治也。形氣相得,病之新也;色澤以浮」 ,乘逆淺也。「脉從四時」 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脉弱以滑」 者,胃氣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也。察此四易,當急治之,而無後其時。「取之以時」 者,春刺散俞,夏刺絡俞,秋刺皮膚,冬刺俞竅也。形氣相失,病之久也;色夭不澤,乘傳深也;脈實以堅,無胃氣也。脉逆四時,尅賊勝也。察此四難。而明告其病者焉。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脉,夏得腎脉,秋得心脉,冬得 脾脉,其至皆懸絕沉濇者,命曰「逆四時。」未有臟形,於 春夏而脉沉濇,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時」也。

王冰曰:「懸絕,謂如懸物之絕去也。未有,謂未有臟脉之形狀也。」 馬蒔曰:「此舉脉逆四時者,而申言之也。所謂脉逆四時者,春得肺脉,金尅木也;夏得腎脉,水尅火也;秋得心脉,火尅金也;冬得脾脉,土尅水也。四脉之至,皆懸絕沉濇,是無胃氣,命曰逆四時也。此皆析而言之耳。又嘗統而言之:大凡春夏陽氣漸上,脉宜絃洪而反沉濇,秋冬陽氣漸下,脉宜沉濇而反浮大,此謂逆四時之脉也。」 張志聰曰:「春得肺脉,夏得腎脉者,臟精衰而所不勝乘之也。其至皆懸絕沉濇者,無胃氣之資生也。夫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者,臟真之神氣也。如未有絃鉤毛石之象形,而升降浮沉之氣不可逆,蓋氣順則脉順」 ,氣逆則脉逆。脉隨氣行者也。

病熱脉靜,泄而脉大,脫血而脉實,病在中脉實堅,病 在外脉不實堅者,皆難治。

王冰曰:「皆難治者,以其與證不相應也。」

馬蒔曰:此舉脉與證反者,而決其為難治也。熱病宜洪大,而反沉靜;後泄脉宜靜而反脉大;脫血宜沉,而反脉實。病在中者,脉不當虛,然亦不可太實而堅,今曰「實堅」 ,則邪氣在內未已也。病在外者,脉不宜濇堅,今曰「實堅,則邪氣在外方盛。皆謂之難治也。」

張志聰曰:「脉病不相應者,病勝臟也,故皆難治。」

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岐伯曰:「五實 死,五虛死。」帝曰:「願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脉盛,皮熱,腹 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脉細,皮寒,氣少,泄利前 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 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 活。」此其候也。瞀音茂

王冰曰:「五實,謂五臟之實,五虛謂五臟之虛。實謂邪氣盛實,然脉盛,心也。皮熱,肺也;腹脹,脾也;前後不通,腎也。悶瞀,肝也。虛謂真氣不足也,然脉細,心也。皮寒,肺也;氣少,肝也;瀉利前後,腎也;飲食不入,脾也。」

馬蒔曰:「此言五實為邪氣有餘,五虛為正氣不足,皆為死。而正氣復則虛者可生,邪氣去則實者亦可生也。五臟有邪,五邪各實,所以曰死。然使身汗而邪從外散,後利而邪從下行,則五實漸去,實者亦有可活也。五臟各虛,所以曰死。然使漿粥入胃,胃氣漸復,瀉利漸止,正氣不瀉,則五虛漸補,虛者亦有可活也。以」 理推之。五實自外感而言。五虛自內傷而言。然必五實五虛各備。方可曰死。而虛實止見一證。未可以輕決也。

張志聰曰:「實者謂邪氣實,虛者謂正氣虛。心主脉,脉盛,心氣實也。肺主皮毛,皮熱,肺氣實也。脾主腹,腹脹,脾氣實也。腎開竅於二陰,前後不通,腎氣實也。瞀,目不明也。肝開竅於目,悶瞀,肝氣實也。脉細,心氣虛也。皮寒,肺氣虛也。肝主春生之氣,氣少,肝氣虛也。泄利前後,腎氣虛也。飲食不入,脾氣虛也。蓋邪之所腠,其」 正必虛,是以邪氣盛者死,正氣虛者亦死也。五臟之氣,皆由胃氣之所資生,漿粥入胃,泄注止,胃氣復也。身汗,外實之邪,從表散也;得後利,裡實之邪,從下出也。此言卒發之病,而有死有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