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在臟則為肝、為心、為脾、為肺、為腎,在聲則為呼、為笑、為歌、為哭、為呻,在變動則為握、為憂、為噦、為欬、為慄,在竅則為目、為舌、為口、為鼻、為耳,在色則為蒼黃赤白黑,在味則為酸苦甘辛鹹,在音則為宮商角徵羽,在志則為喜怒憂思恐,此皆陰陽應象之神化也。薄青色,東方木色也。角為木音,和而長也。在志為怒,故」 發聲為呼。變動臟氣,變動於經俞也。握者拘急之象,筋之證也。目者肝之官也。酸者木之味也。肝者將軍之官,故其志在怒,用志太過,則反傷其體,故怒傷肝。悲為肺志,以情勝情也。風傷筋,是能生我者,亦所能害我也。燥屬西方之金氣,四時五行之氣,有相生而有相制也。酸傷筋,是能養我者,亦能傷我也。辛為金味,故能勝酸。金勝木也。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 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 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 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 苦傷氣,鹹勝苦。

王冰曰:「陽氣炎燥,故生熱。鑽燧改火,惟熱是生,故熱生火。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氣之所生,故火生苦。凡味之苦者,皆先生長於心,故苦生心。心生血」 者,心之精氣生養血也。內養血已,乃生脾土,心別是非,舌以言事,故主舌。在天為熱者,暄暑熾燠,熱之用也。在地為火者,炎上翕赩,火之性也。在體為脈者,通行榮衛,而養血也。其神《心道經義》曰:「神處心,神守則血氣流通。」 赤象火色。徵謂火音和而美也。憂可以成務。楊上善云:「心之憂在心變動。肺之憂在肺之志。」 是則肺主於秋,憂為正也。心主於夏,變而生憂也。舌所以司辨五味也。《金匱真言論》曰:「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 尋其為竅,則舌義便乖。以其主味,故「云舌也。苦可用燥泄。喜所以和樂,雖志為喜,甚則自傷,恐則腎水并於心火,故勝喜也。《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於腎則恐,熱勝則喘息促急』。」 寒為水氣,故勝火熱苦傷氣,以火生也。鹹水味,故勝火苦。林億曰:「詳此篇論所傷之旨,其例有三:東方云風傷筋,酸傷筋,中央云濕傷肉,甘傷肉,是自傷者也;南」 方云「熱傷氣」 ,北方云「寒傷血。」 鹹傷血,是傷己所勝者也。西方云「熱傷皮毛」 ,是被勝傷己。辛傷皮毛,是自傷者也。凡此五方所傷,有此三例不同也。

馬蒔曰:「南方主夏,陽氣炎蒸,故生熱,熱極則生火。火性炎上,其味作苦,故火生苦。人心屬火,火性屬苦,故苦生心。諸血者皆屬於心,故心生血。脾屬土,火生土,故血生脾。舌為心之苗,故心主舌。」 此缺「在天為元」 六句者,緣天地人之大義盡於上節,餘四節不必重言也。又嘗即前所言者而極推之,其在天五氣為熱,在「地五行為火,在人五體為脈,在五臟為心,在五色為赤,在五音為徵,在五聲為笑,在五變為憂,在五竅為舌,在五味為苦,在五志為喜。」 名雖萬殊,理無二致,皆屬之於火而已。然本臟之太過者,反有所傷,而惟本臟之所不勝者,為能制之也。故在志為喜,喜太過者則傷心,惟腎志為恐,為能勝喜。在天「為熱,熱勝則傷氣,惟北方之寒,為能勝熱。在味為苦,苦太過則傷氣,惟北方之鹹,為能勝苦。此皆水能尅火,故制其所勝者如此。」 張志聰曰:「南方主夏令,故生熱。夫火生熱,今以在天之熱而生火,正陰陽不測之變化,炎上作苦,火生苦味也。苦,心之味也。味為陰,臟亦陰,故味生臟。血乃中焦之汁,奉心」 神而化赤,故血者神氣也。血生脾,乃由本臟之所生而生。及相生之臟,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能知五味,故舌乃心之主。風寒暑濕燥火,天之陰陽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人之陰陽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則參天兩地者也。先言體而後言臟者,人稟天地之生氣,自外而內也。赤,南方之火色。徵為火,音和而美也。心志喜,故發聲為笑。心獨無俞,故變動在志,心氣并於肺則憂。舌者,心之官也。苦,火之味也。心中和樂則喜,過於喜則心志自傷,恐為腎志,水勝火也。熱則氣泄,故熱傷氣。寒勝熱者,有亢害,則有承制,陰陽五行之自然也。苦乃火味,故亦傷氣。《鹹》為水味,故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 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 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 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 甘傷肉,酸勝甘。

王冰曰:陽氣盛薄,陰氣固升,升薄相合,故生濕也。《易義》曰:「陽上薄陰,陰能固之,然後蒸而為雨。」 明濕生於固陰之氣也。土濕則固,明濕生也。楊上善云:「四陽二陰合而為濕,蒸腐萬物成土也。」 土生甘,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