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命長遠,與天地終。」 《庚桑楚》曰: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損之,此全性之道。馬蒔曰:「帝問陰陽偏勝者,病何以調之?伯言營衛者,即人身之陰陽,營衛不足,當以人身同類之陰陽益之。故能知七損八益,則陰陽偏勝者可以調和。蓋女子以二七為天癸之始,男子以二八為天癸之始,惟於七者」 損之,八者益之,即《生氣通天論》所謂「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是也。則吾之衛氣不至於衰,而彼之陰氣有以助吾之營氣,二者可調矣。苟不知用此,則是早衰之節耳。何也?人年四十以至六十,年以漸而高,則體以漸而病。故曰:「能早知七損八益之法,則身體自強。」 不知此者,年已徒老。故陰陽之要,人「所同然,而或強或老,其名則異。正以智者察同,方其未老而圖之,故智者則有餘而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矣。彼愚者察異,必待已老而圖之,故愚者不足,而不及智者遠矣。然此乃調陰陽偏勝之術耳。惟聖人則不然,無為之事則為之,恬惔之能則樂之,守其虛無而從欲快志於」 其中。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乃聖人之治身也。固不至於陰陽偏勝。而亦無假於七損八益之知者矣。

張志聰曰:「女子以七為紀,男子以八為紀。七損八益者,言陽常有餘,而陰常不足也。然陽氣生於陰精,知陰精之不足,而無使其虧損,則二者可調。不知陰陽相生之道,而用此調養之法,則年未半百而早衰矣。男子以八為期,故四十而居半。陰氣,腎氣、精氣也。陰氣漸虛,則起居倦矣。《經》曰:腎虛肝虛脾虛,皆令人體」 重煩冤。又曰:液脫者,骨肉屈伸不利。年五十而精液血液皆虛,是以體重而不輕便也。精氣虛而不能并於上,則耳目不聰明矣。人年六十,已逾七八之期,天癸竭,腎氣大衰,而陰事痿矣。九竅為水注之氣,精水竭而精氣衰,則九竅為之不利也。精竭於下,水泛於上,而涕泣俱出矣。《解精微論》曰:「精神去,目涕泣出。」 苟知七損八益而能固守其精,則陰陽俱盛而筋骨壯強。不知陰陽所生之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至半百而衰老矣。同出而名異者,謂神氣生於陰精,故同出於天乙之真,而有精、氣、神三者之異名耳。智者省察其陰陽,同出於天真,不妄作勞,則陽完而陰亦內固矣。精神內守,則「陰盛而氣亦外強。知陰陽之交相生固,則精氣常為有餘。愚者止知名之有異,如煩勞則陽氣外張,而不知精亦內絕;如逆之傷腎,則春陽之氣亦無所資生,不知陽為陰之固,陰為陽之根,而精氣恒不足矣。若有餘則陽氣充而耳目聰明,精血足而身體強健」 ,精神完固,能卻老而全形。壯者益充滿而平治也。雖然治世之聖人,與逸世之真人至人不同,壽僅可以百數,然亦有修身之道,壽命無窮,與天地終始,行所無事,則外不勞形,內無思想,恬惔虛無,則精神內守,真氣從之,其知道者,亦歸於真人 。王子芳曰:「調此二者,重在七損,故曰陰氣自半,曰體重,曰陰痿。夫起居動作為陽,耳目九竅為」 陽。曰「起居衰矣。」 曰「耳目不聰明。」 九竅不利。自陰虛而衰及於陽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 強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并於 上,并於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 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并於下,并於下則下盛而 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於邪,其」 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 故「邪居之。」

王冰曰:「在上故法天,在下故法地。」 夫陰陽之應天地,猶水之在器也,器圓則水圓,器曲則水曲。人之血氣亦如是,故隨不足則邪氣留居之。

馬蒔曰:「此言人身之形體無非象乎天地,故如上文所謂法陰陽者,有由也。人以耳目為上體也,凡右耳目不如左耳目之聰明者,何也?亦以頭象乎天而已。蓋天位乎上,其形體東南雖滿,而西北不足,故西北方陰也。左耳目屬東南為陽,右耳目屬西北為陰。今天不足西北,宜乎人之右耳目不如左耳目之聰明」 也。人以手足為下體也。凡左手足不如右手足之強者,何也?亦以身象乎地而已。蓋地位乎下,西北雖滿,而東南不滿,故東南方陽也,右手足屬西北為陰,左手足屬東南為陽。今地不滿東南,宜乎人之左手足不如右手足之強也,然此乃天地陰陽之氣使然耳。東方者陽也,陽者其精氣上升而并於上,并於上,則人稟天地之氣者,上明而下虛,故天足東南,左耳目宜聰明也。地不滿東南,左手足宜不便也。西方者,陰也,陰者,其精氣下降而并於下,并於下,則人稟天地之氣者,下盛而上虛,故天不足,西北,右耳目宜不聰明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