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則少陰為足太陽之陰經也可知矣。腎之前近上則為肝,故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者肝也。厥陰經脈之行,其根起於足大指端之大敦穴,結於玉英,玉英即《任脈經》玉堂穴,乃陰經中之絕陽。絕陽者,純陰也,名曰陰之絕陰。絕陰者,盡陰也。所謂厥者,盡也,夫然則厥陰為少陽之陰經也可知矣。是故三陰經之離合也。其離者,有太陰、少陰、厥陰之分。然「太陰者,三陰也,為陰之外,其義為開;厥陰者,一陰也,為陰之盡,其義為闔;少陰者,二陰也,為陰之中,其義為樞。非樞則無所主,非闔則無所入,非開則無所出,誠離之不能以無合也,此《三陰經》」 之所以不得相失也。其脈搏擊於手,脈宜主沈,然勿至太沈,彼此相似。方為一體。雖有三陰之分。而不得有三陰之異。其實名之曰一陰也。一陰者。脈之皆為陰也。所謂三陰之離合者如此。

張志聰曰:陽氣出而主外,陰氣升而主內,陰陽二氣,皆出於下,陰氣出而在內,是以中為陰。其所出之太衝在下而衝之上,名曰太陰。衝脈為十二經脈之原,故三陰三陽,皆以太衝為主。太陰根起于隱白,故為陰中之至。陰中為陰,故曰後曰。前言陰氣出於下,而並處於裏之中也。少陰乃一陰初生之氣,故為陰中之少陰。少陰主水,厥陰主水生之木,故在少陰之前。大敦,足厥陰肝經所出之井穴,陰在下,故論足之三陰也。十一月一陽初生,厥陰主。十月為陽之盡,故曰「陰之絕陽。兩陰交盡,名曰厥陰,故為陰之絕陰。」 太陰者,三陰也,為陰之盛,故主開;厥陰為兩陰之交盡,故主闔;少陰為一陰之初生,故主樞。陰氣從下而出,在內之中,搏聚而勿沈,命為一陰也。陽氣主浮,故曰:「勿浮」 ;陰氣主沈,故曰「勿沈。」 蓋三陽之氣開闔於形身之外內,三陰之氣開闔於內之前後,故曰「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

陰陽「𩅞𩅞」,積傳為一周,氣裏形表,而為相成也。𩅞作衝

王冰曰:「《𩅞𩅞》,言氣之往來也。積謂積脈之動也,傳,謂陰陽之氣流傳也。」 夫脈氣往來,動而不止,積其所動,氣血循環,應水下二刻,而一周於身,故曰「積傳為一周」 也。然榮衛之氣,因息游布,周流形表,拒捍虛邪,中外主司,互相成立,故言氣裏形表,而為相成也。

馬蒔曰:「此承上文而言,陰陽雖有離合,然必𩅞𩅞往來,始自手太陰肺,行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足太陰脾,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足太陽膀胱,足少陰腎,手厥陰心包絡,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積傳至于水下二刻,為一周身,水下百刻為五十周于身。其脈氣則行于裏,其形體則表于外,而陰陽離合之」 際。實有相成之妙。尚何人之陰陽。有不合于天地之陰陽哉。

張志聰曰:「陰氣積于內,陽氣傳于外,日出而陽氣始生,日中而陽氣隆,日晡而陽氣衰,日入而陽氣內歸于陰。一晝夜而為之一周,陰氣開闔于裏,陽氣出入于形表,而為陰陽離合之相成也。」

《陰陽別論篇第七》

馬蒔曰:此言陰經、陽經及陰脈、陽脈,皆當知所分別,故名篇。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 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王冰曰:「經,謂經脈。從,謂順從。春脈弦,夏脈洪,秋脈浮,冬脈沈,謂四時之經脈也。從謂天氣順行十二辰之分,故應十二月也。十二月謂春建寅卯辰,夏建巳午未、秋建申酉戌、冬建亥子丑之月也。十二脈,謂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之脈也。以氣數相應,故參合之。」

馬蒔曰:此即前篇「人有陰陽,合于天地之陰陽之意也。四經」 者,肝、心、肺、腎為四經,而不言脾者,寄旺于四經之中也。「十二從」 者,手有三陰三陽,足有三陰三陽,而十二經脈之行,相順而不悖也。伯言四經應春夏秋冬之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蓋以十二月正應十二脈也。應十二月者,春建寅卯辰,夏建巳午未,秋建「申酉戌,冬建亥子丑,應十二脈者,春應肝膽,夏應心與小腸,秋應肺與大腸,冬應腎與膀胱,而辰戌丑未之月,則合四經,而兼之脾與胃也。」

張志聰曰:「四經者,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四時之經脈,以應四時之氣也。」 「十二從」 者,手足三陰三陽之氣,從手太陰順行至足厥陰也。「應十二月者,手太陰應正月寅,手陽明應二月卯,足陽明應三月辰,足太陰應四月巳,手少陰應五月午,手太陽應六月未,足膀胱應七月申,足少陰應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