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靈樞·經脈篇》謂胃病聞木聲則惕然而驚。二經之病,胃自頭以行於足,肝自足走腹,皆無與於背者,而此曰背痛,意者陰病必行於陽也。噫,氣轉也。又曰:飽出息也。《脈解篇》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上走心為噫也。欠,氣相引也。《靈樞·經脈篇》言胃脈為病,有數欠。又按:《宣明五氣論》《靈樞·〈九鍼論〉》皆曰:「腎為欠。」 今曰善欠者,胃之病也。若此者,必併四病而兼有之,病名曰風厥。蓋外感於風,肝實主之,胃氣不能升降,而厥乃生耳。

張志聰曰:二陽一陰者,陽明厥陰之為病也。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足陽明之脈病,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背為陽,厥陰主春,陽肝木,故引背痛也。邪氣客於胃,厥逆從上下散,復出於胃,故為噫也。欠者,氣引而上也。胃是動病,善伸數欠,此厥陰風木厥逆之為病也。風木為病,干及胃土,故名風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王冰曰:二陰,謂少陰心腎之脈也。腎膽同逆,三焦不行,氣穡於上,故心滿。下虛上盛,故氣泄出也。馬蒔曰:「此舉二陰一陽之病以言之也。二陰者,腎經也;一陽者,膽經也。膽邪有餘,來侮脾土,故善脹;腎邪有餘,來乘心火,故心滿。膽氣有餘,故善氣宣明《五氣論》云:『膽為怒者是也』。」

張志聰曰:二陰一陽者,少陰少陽也。少陽之氣,生於腎臟水中。《經》云:「腎氣實則脹。」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此腎氣與生陽並逆,故善脹。心腎之氣,不能相交,故心滿善氣也。善氣者,太息也。心系急則氣道約,故太息以伸出之,此三焦氣也。夫一陽之氣病,故伸引於三焦。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支不舉。

王冰曰:「三陰不足,則發偏枯。三陽有餘,則為痿易。易,謂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也。」

馬蒔曰:此舉三陽三陰之病以言之也。三陽者,膀胱經也。三陰者,脾經也。膀胱之脈,自頭背下行於足,而脾脈主於四支,故二經不足,發為偏枯,及為痿易,與「四支不舉。」 痿易者,左右變易為痿也。張志聰曰:三陽三陰者,太陽太陰之為病也。偏枯者,半身不遂。痿易者,委棄而不能如常之動作也。太陽為諸陽主氣而主筋。陽氣虛則為偏枯。陽虛而不能養筋。則為痿。脾屬四支。故不舉也。此水腑為病。而逆乘脾土也。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 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王冰曰:何以知陰陽之病脈耶?一陽鼓動,脈見鉤也。何以然?一陽謂三焦,心脈之腑。然一陽鼓動者,則鉤脈當之,鉤脈則心脈也,此言正見者也。一陰,厥陰肝木氣也,毛,肺金脈也。金來鼓木,其脈則毛,金氣內乘,木陽尚騰,急而內見,脈則為弦也。若陽氣至而急脈,名曰弦,屬肝;陽氣至而或如斷絕脈,名曰石,屬腎。陰陽之氣相過。無能勝負。則脈如水溜也。

馬蒔曰:「此舉五臟之脈體言之也。一陽者,微陽也,指下鼓動一陽,而脈即來盛去衰者曰鉤,乃微鉤也,心之脈也。一陰者,微陰也,指下鼓動一陰,而脈來輕虛以浮者曰毛,乃微毛也,肺之脈也,鼓動陽脈,而其勢勝急,不至於太急者曰弦,乃微弦也,肝之脈也,鼓動陽脈,而陽脈似絕曰石,乃微石也,腎之脈也。陰陽二」脈相過,無能勝負,正平和之脈,其名曰「溜」,如水之緩流也,脾之脈也。此曰陰陽,以脈體言,就其浮沈大小之間,以意而得之者也。

張志聰曰:「此論四經之脈,以應四時也。一陽之氣初升,故其脈如弦之端直,以應春生之氣也。一陰之氣初升,故其脈如毛之輕柔,以應秋陰之氣也。陽氣正盛,故其脈來」盛去悠,如鉤之急,以應夏熱之氣也。至者為陽,陽氣伏藏,故脈雖鼓至而斷絕,以應冬藏之氣也。溜,滑也。陰陽相遇,其脈則滑,長夏之時,陽氣微下,陰氣微上,陰陽相過,故脈滑也。此言人有四經,以應四時之氣也。按張註。「『鉤』。當作弦。「弦』當作鉤。」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 使人喘鳴。陰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剛與剛,陽氣破 散,陰氣乃消亡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王冰曰:「若金鼓不已,陽氣大勝,兩氣相持,內爭外擾,則流汗不止,手足反寒,甚則陽氣內燔,流汗不藏,則熱攻於肺,故起則熏肺,使人喘鳴也。陰謂五神臟也。言五臟之所以能生,而全天真和氣者,以各得自從其和性而安靜爾。苟乖所適,則為他氣序乘,百端之病,由斯而起,奉生之道,可不慎哉!」 剛謂陽也,言陽氣內蒸,外為流汗,灼而不已則陽勝,故陽盛則不能久存而日散。陽已破敗,陰不獨存,故陽氣破散,陰氣亦消亡,此乃爭勝招敗矣。血淖者,陽常勝。視人之血淖者,宜謹和其氣,常使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