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4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九

  黃帝素問九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藝術典第二十九卷

醫部彙考九

《黃帝素問九》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馬蒔曰:此篇論診脉之要,至精至微,故名篇。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 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脉未盛,絡脉調勻,氣血 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脉。」

王冰曰:「動謂動而降卑,散謂散布而出也,過謂異于常候也。」

馬蒔曰:此以診脉之時候言之也。陰氣者,營氣也。陽氣者,衛氣也。經脉者,十二經脉氣之行,如手太陰自中府以至少商之類。絡脉者,十五絡穴,如手太陰以列缺為絡之類。《靈樞》口問篇岐伯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惟平旦之時,則夜盡方晝,營氣隨宗氣以行。陽經者,寤後而未動。陽氣之出睛明穴而行陽經者。方寤而未散。飲食猶未進。而胃氣尚靜。經脉則未盛。以諸經之脉未淖也。絡脉則調勻。以絡脉未甚。行也。氣血則未亂。以事未甚擾也。故乃可診有過之脉。蓋人之有病。如事之有過誤。故曰「有過之脉。」《全經》倣此。

張志聰曰:「此篇首論診脉之法。夫色脉之道,至精至微,然本于陰陽氣血,陰靜而陽動,有所動作,則靜者動,而動者散亂矣,故診法當以平旦。夫飲食入胃,淫精于脉,脉氣流經,經脉盛則絡脉虛,是以飲食未進,則經絡調勻,血氣未亂,故可診有過之脉。蓋言平旦之時,知有過在病,而不在陰陽之正氣耳。」 以下四篇,皆論診脉之法。而各有不同焉。楊元如曰:「經脉屬臟。則絡脉絡腑。經脉屬腑。則絡脉絡臟。經絡不調。則臟腑之氣不和矣。」

切脉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 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馬蒔曰:此以診脉之要訣言之也。凡切脉者,當視脉之動靜矣,而尤當視精明,察五色。蓋精明者,指神氣也。「《移精變氣論》有得神者昌,《湯液醪醴論》有神去之而病不愈,《玉版論》有神轉不回,則神氣精明,不俟于昏沈」 者,最為診法之要耳。其五色亦所當兼察也。五臟有有餘不足,六腑有強弱,形有盛衰,皆當有以觀之,以此數者而參伍焉,則死生之分決矣。

張志聰曰:「動靜」者,陰陽動靜也。精明,五臟之精神見于聲色也。「切脉觀色,以審臟腑之強弱虛實,兼視形體之盛衰,以此參伍錯綜而斟酌之,以決其死生之分焉。」此篇論切脉察色,聽音聲,觀臟腑,審形體,四診咸斯成《脉要》之精微。

夫脉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 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 少,濇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 去如弦絕,死。數音朔

王冰曰:府,聚也。言血之多少,皆聚見于經脉之中。故「《刺志論》曰:『脉實血實,脉虛血虛』」 ,此其常也。反此者,病由是故也。

馬蒔曰:「此以診脉之脉體言之也。脉長則氣治,以氣足,故應手而長。脉短則氣病,以氣滯,故應手而短。脉來六至為數,數則火盛而煩心。脉來洪盛為大,大則邪盛而病進。上者,寸也。寸盛者,為氣居于高。下者,寸之下,即關也。下盛者,為氣脹于中。脉來中止,不能自還者為代,代則正氣已衰,故不能自還也。猶人負重」 以至中途,而力乏不前,欲求代于人者耳。「脉來細細如絲者曰細」 ,細則正氣已少,故脉息微細也。「脉來如刀刮竹,而往來甚難者曰濇」 ,濇則心血不足,而有時作痛也。然則氣病、氣高、氣脹之氣,邪氣也。邪氣合內傷、外感而皆有之。氣衰、氣少之氣,皆正氣之衰也。煩心、病進、心痛者,皆病也。正氣治為無病耳。不唯是也,脉之四五至者為平,脉氣渾渾而濁亂,其《革至》如涌泉,出而不返,蓋六至已上之脉也,其病當進,其色當弊,與前「大為病進」 者相類也。又有不足,而脉氣綿綿,至微至細,蓋三至已下之脉也,甚則去如弦之斷絕,不復再來,此皆死脉之候也。張志聰曰:「此言脉所以候陰陽氣血也,血行」 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