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攣者,筋脈拘攣也。然心屬火,火有餘則脈滿大,其血乾涸,故當發之為癇、瘛筋攣也。肝屬木,木感寒則脈小急,其血窘急,故亦當發之為癇、瘛筋攣也。夫疾一也,心肝二經皆有之,一以內熱,一以外寒,故脈證不同有如此。

張志聰曰:癇瘛,抽掣也。心為火臟,火熱太過,是以脈大而癇瘛筋攣。肝主筋而主血,小則為虛,急則為寒,此肝臟虛寒,而不能榮養於筋,故為攣瘛之病。此論筋之為病,有因心氣之有餘,有因肝氣之不足,與風傷筋脈,筋脈乃應之為病不同也。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瘖,不治自已。騖音務

王冰曰:「騖謂馳騖,言其迅急,陽氣內薄,故發為騖也。」 肝氣若厥,厥則脈不通,厥退則脈復通矣。又其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故脈不至。若瘖,不治亦自已。

馬蒔曰:此言肝脈太過者主於驚,而不及者病易已也。《金匱真言論》曰:「肝之病發驚駭」 ,故肝脈馳驟暴急,當有所驚駭也。若脈有未至,或口不能言,正以其脈布脇肋,循喉嚨,但氣滯未通,久之病當自已也。

張志聰曰:騖,疾奔也,又亂馳也。言肝脈之來疾而暴亂者,必有所驚駭故也。此言因驚駭而致肝脈暴亂,非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也。脈絡阻於下,則音不出於上,脈絡疎通,其音自復。故脈不至而瘖者,不須治之,其病自已。此係經脈所阻之病,與邪搏於陰則為瘖之不同也。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王冰曰:「小急為寒甚,不鼓則血不流,血不流而寒薄,故血內凝而為瘕也。」

馬蒔曰:「此言心肝腎脈之小急沈者,皆為瘕也。瘕者,假也。塊似有形,而隱見不常,故曰瘕。脈本急矣,而其急中甚小,又不鼓擊於手,則是沈也。必有積瘕在中,故脈不和緩空虛耳。」 今三部之脈如此,皆可以即其本部而決其為瘕也。

張志聰曰:「小急,虛寒之脈。瘕,聚也。臟氣有所留聚,故脈見小急而不鼓。」

腎肝并沈為石水,并浮為風水,并虛為死,并小弦欲 驚。

王冰曰:「肝脈入陰,內貫少腹。腎脈貫脊,中絡膀胱。兩臟并,臟氣熏衝脈,自腎下絡於胞,令水不行化,故堅而結。然腎主水,水冬則冰,水宗於腎,腎象水而沈,故氣并而沈,名為石水。脈浮為風,下焦主水,風薄於下,故名風水。腎為五臟之根,肝為發生之主,二者不足,是生主俱微,故死。脈小弦為肝,腎俱不足,故驚。」

馬蒔曰:「此歷舉腎肝之脈相同者,其病亦無異也。腎脈貫脊中絡膀胱;肝脈入陰,內貫少腹。二脈并沈者,腎主水,水在冬為冰,水氣凝結,如石之沈,故名為石水也。腎肝肺并浮者,腎主水,肝主風,二部皆見浮脈,是蓄水冒風,發為腫脹,名曰風水。腎為五臟之根,肝為發生之主,今二脈俱虛,當為死證也。又腎肝脈并」 小弦。肝主弦。小為腎肝俱虛。虛則多驚。故謂之欲驚也。

張志聰曰:「肝乃東方春生之木,主透發冬令閉藏之氣,如肝腎之脈并沈,是二臟之氣,皆閉逆於下,而為石水矣。石水者,腎水也,如石之沈,腹滿而不喘也。肝主風木,腎主寒水,如肝腎之脈并浮,是二臟所主之氣,皆發於外,故名曰風水。如浮而并虛,是臟氣不藏而外脫,故死。此言肝腎之氣,過於閉藏,則沈而為水」 ,過於發越則浮而兼風,皆本臟所主之氣,而自以為水為風,與《本經》之《熱病論》《水熱穴論》《靈樞論疾診尺篇》及《金匱要略》諸經所論石水風水之不同也。小者血氣皆少,弦則為減為寒,肝臟之氣生於腎,脈并小弦,是二臟之氣皆虛,而欲發驚也。前論「肝雍之驚病有餘,今小弦欲驚病不足」 ,皆本臟本氣之為病也。上言虛脫於外者死。此言本虛於內者驚。

腎脈大急沈,肝脈大急沈,皆為疝。

王冰曰:「疝者,寒氣結聚之所為也。夫脈沈為實,脈急為痛,氣實寒薄聚,故絞痛為疝。」

馬蒔曰:「此言腎肝之脈大急、沈者,皆為疝也。上文言腎肝心之三部,其脈小急沈者,為瘕矣。茲則言腎肝之二部,其脈大急沈者,皆為疝也。特以急沈之脈有大小之辨耳。疝者,寒氣結聚之所為也。或結於少腹,或結於睪丸,或結於睪丸之上下兩旁,凡二脈經歷之所皆是也。」

張志聰曰:「大則為虛,急則為寒,沈為在下在裡,故皆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沈搏,為肺疝。

王冰曰:「心疝、肺疝,皆寒搏於臟故也。」

馬蒔曰:「此言心肺二部,皆有疝,即脈可以知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