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12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乘之矣。藟、葛之屬也。葛色白而發於春。白藟發時。木氣旺。而頹土之氣絕矣。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 不足也,水凝而死。

王冰曰:「如《懸雍》者,如顙中之懸雍也。」

馬蒔曰:此言十二俞氣之不足者,有脈象與死期也。按《靈樞》憂恚無言篇有曰:「懸雍者,音聲之間也。」 蓋懸雍生於上齶之間,脈至如懸雍,則懸雍本浮也,揣切之際,其脈益大,而全無沈意,是十二經俞穴之氣皆不足也。水凝為冰,乃寒極之時,不能交於春而死矣。

張志聰曰:「先輕浮而度之,再重按而切之,其本益大,有如癰之頭小而本大,此臟腑十二經俞氣之不足也。夫經俞之氣,晝夜環轉,俞予之不足,故脈雍滯,而有如癰之象也。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雍滯之脈,再為凝泣,絕無生動之機矣。」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 熱,寒熱獨并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馬蒔曰:「此言五臟積熱,而寒熱獨并於腎者,有脈象證候,死期也。脈至如刀之偃,乃仆而不起,降而不升之象也。故其脈舉指浮之則小急,重指而按之則堅大且急,是乃五臟之積熱,發而為寒熱者,獨并於下部之腎經也。由此觀之,則偃刀之脈,當見於尺部者矣。且其為證也,能臥而不能坐,此腎衰不能生木,至」 立春則死矣。

張志聰曰:偃,仰也。脈如仰起之刀,口利銳而背堅厚,是以浮之小急,而按之堅大也。夫五臟相通,精氣各循序而傳予之。腎為水臟,又獨受五臟之精而藏之,是以傳與之外,而又有邪氣獨并於腎之奇病也。有如此之脈病者,其人當至立春而死。《靈樞經》曰:「腎是動病,喝喝而喘,坐而欲起。」 其人不得坐者,腎氣傷也。冬令閉藏,以奉春生之氣,腎氣已傷,再至春而泄之,腎氣絕矣 。張兆璜曰:「菀熱,久鬱之氣;寒熱,新積之邪。蓋久則寒亦化熱,故曰菀熱。」 按:此與《病能》之義,大略相同。《病能篇》論五臟之邪氣循序相傳,此論五臟之寒熱獨并於腎,蓋精氣之有傳有并,而邪亦隨之。此論氣予不足中,突提邪并一節,經義微妙,學者大宜體會。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 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直同值

馬蒔曰:「此言大腸氣之不足者,有脈象證候死期也。脈至如丸之滑,其實有形,而圓活似於無形。醫工指下相違不相直,是乃按之不可得也,正以大腸之不足耳。大腸之脈,輕虛以浮,當與肺同。今大腸精氣不足,傳道失職,脈如丸滑,全非輕虛以浮之體矣,當至棗葉生時而死,棗葉生時,則先棗華之候矣。」

張志聰曰:「如丸滑而不直手者,圓活流利,似於無形,故按之不可得也。大腸為肺之腑,而屬庚金,其脈宜耎弱輕浮,氣予不足,故脈至若此。」 棗葉生於夏,火旺則金鑠矣,故死。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 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王冰曰:「脈至如華」 ,謂似華虛弱,不可正取也。小腸之脈,上入耳中,故常聽也。

馬蒔曰:「此言小腸氣之不足者,有脈象證候死期也。脈至如華者,是似草木之華,虛弱而按之無本也。其證令人善恐,以心氣不足也。不欲坐臥,以心氣不寧也。其行立之時,常有聽物之意,以恐懼之心勝耳,是乃小腸之氣不足所致也。蓋心與小腸為表裏,小腸之病,與心同也。小腸屬火,火王猶可生,至季秋則衰」 極而死矣。

張志聰曰:脈至如華者,如華之輕微也。小腸為心之腑,而屬丙火,其脈當來盛,反如華者,氣予不足也。腑氣不足,則臟氣亦虛,神虛則恐懼自失,神志不寧,故坐臥不安也。小腸之脈,入耳中,屬聽宮,常有所聽者,如耳作蟬鳴,或如鐘磬聲,皆虛證也,遇金水生旺之時而死。《下經》曰:「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 情,定五度之事,如此乃足以診夫五中之情,決奇恆之病也。五度之事,度奇恆之脈也。本篇先論奇恆之病,後論奇恆之脈,與經常之脈證大不相同,故曰《大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