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十四

  黃帝素問十四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

  明論篇第二十六

藝術典第三十四卷

醫部彙考十四

《黃帝素問十四》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馬蒔曰:「內有血氣、多少、形志、苦樂等義,故名篇。」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 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 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

馬蒔曰:「此言陰陽各經,有血氣之多少,乃天生人之常數也。其間有氣血多少不同。太陽者,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其血多,其氣少;少陽者,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其血少,其氣多;陽明者,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其氣血俱多;少陰者,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其血少,其氣多;厥陰者,手厥陰心包絡」 經、足厥陰肝經,其血多,其氣少。太陰者,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其氣多,其血少。此雖人之常數,實天有陰陽太少所生,故曰「此天生人之常數也。」

張志聰曰:「夫氣為陽,血為陰,腑為陽,臟為陰,臟腑陰陽,雌雄相合,而氣血之多少,自有常數。如太陽多血少氣,則少陰少血多氣,少陽少血多氣,則厥陰多血少氣。陽有餘則陰不足,陰有餘則陽不足,此天地盈虛之常數也。惟陽明則氣血皆多,蓋血氣皆生於陽明也。」

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與 太陰為表裡,是謂足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裡, 少陽與心主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謂手之 陰陽也。」今知手足陰陽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 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後瀉有餘,補不足。

王冰曰:「先去其血」 ,謂見血脈盛滿,獨異於常者,乃去之。不謂常刺,則先去其血也。

馬蒔曰:「此言手足各有陰陽兩經為之表裡也。表裡者,內外也。足太陽者,膀胱也;足少陰者,腎也。膀胱之井榮俞原經合始於足小指之外側,腎之井榮俞經合始於足心,故皆稱曰足膀胱為腑,故曰表;腎為臟,故曰裡。」 是足太陽與足少陰為表裡者如此。足少陽者,膽也,足厥陰者,肝也,膽之井榮俞原經合始於足「之第四指之端;肝之井榮俞,經合始於足大指外側之端,故皆稱曰足。膽為腑故曰表;肝為臟故曰裡。」 是足少陽與厥陰為表裡者如此。足陽明者胃也,足太陰者脾也,胃之井《榮俞原經》合始於足次指之端;脾之井榮俞,經合始於足大指內側之端,故皆稱曰足。胃為腑故曰表;脾為臟故曰裡。是足陽明與太陰為表裡者如此,此乃所以為足之陽經陰經也。手太陽者,小腸也;手少陰者,心也。小腸之井榮俞原經合始於手小指外側之端;心之井榮俞經合始於手小指內之端,故皆稱曰。手小腸為腑,故曰表;心為臟,故曰裡。是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裡者如此。手少陽者,三焦也;手厥陰者,心包絡「經也。三焦之井榮俞原經,合始於手第四指之端;心包絡經之井榮俞經,合始於手中指之端,故皆稱之曰手。」 夫曰「手心主者,蓋包絡居心之下,代心主以行事,心不受邪,而治病者,亦治手心主,故即稱之曰心主。三焦為腑,故曰表;心主為臟,故曰裡。」 是手少陽與心主為表裡者如此。手陽明者,大腸經也;手太陰者,肺也。大腸之井榮俞原經合始於手次指之端,肺之井榮俞經合始於手大指之端,故皆稱曰:「手大腸為腑,故曰表;肺為臟,故曰裡。」 是手陽明與太陰為表裡者如此,此乃所以為手之陽經陰經也。今欲知手足陰經陽經所苦之疾,果在何經,乃去其所苦,如肝苦急,心苦酸,脾苦濕,肺苦氣上逆,腎苦燥之類。又伺其所欲,如肝欲散,心欲耎,肺欲收,脾欲燥,腎欲堅之類,然後於有餘之經而瀉之,不足之經而補之,則用鍼之道盡矣。

張志聰曰:「夫手有三陰三陽,足有三陰三陽,以合十二經脈,陰陽並交,表裡相應。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取虛實之要,知此乃足以診。如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是故臟腑陰陽,相為表裡,此皆診候之要,不可不知。知所苦者,知邪病在手足」 之何經也,先去其血,除宛陳也。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