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之生氣為陽,少陰之精氣為陰。蓋以寸尺之脉,而候陽明之生氣,有不效象其陰之虛者乎?然氣生於陽明,而發原在腎,少陰之氣,上與陽明相合,陰陽相搏,其脉則滑,搏則化水穀之精微而氣生,故主生,濇主少氣,生原已絕,故死 。朱聖公問曰:上節以尺膚而候絡脉之虛,此以寸尺之脉,而候氣分之陽,豈以皮膚候血脉,而反以脉候氣耶?曰:《經》言「善調尺者,不待於寸。脉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脉緩者,尺之皮膚亦緩。」 蓋陰陽虛實之氣,由臟腑而達於經脉,由經脉而出於膚表,以尺膚之緩急滑濇,而候臟腑血氣之虛實者,是猶以色診也。上節以絡脉在皮之部,故以尺膚審之,此候脉氣之虛實,故以尺寸之脉診也。《論疾診尺篇》曰:「尺膚寒。其脉小者少氣。」 是尺膚尺脈。皆可以候氣候血也。診候之道。通變無窮。不可執一而論也。

帝曰:「寒氣暴上,脉滿而實何如?」岐伯曰:「實而滑則生, 實而逆則死。」

王冰曰:「言氣熱脉滿,已謂重實,滑則從,濇則逆。」 今氣寒脉滿,亦可謂重實乎?其於滑濇生死逆從何如?

馬蒔曰:「此言氣寒而脉實者,亦以滑為生而濇為死也。帝言上文氣熱脉滿,已謂重實,必滑則從,濇則逆。今者寒氣暴上,脉亦盛滿,與氣熱脉滿者異,其於滑濇逆從生死何如?伯言不問寒熱,止論滑濇,雖因寒而實,必其脉滑而為順則生,脉濇而為逆則死也。」

張志聰曰:此承上文之意而復問也。蓋脉氣生於胃腑,而發原在於少陰,是以上節論生氣之原,此以下復論發原之始。夫腎臟主水,在氣為寒。寒氣暴上者,水寒之氣暴上而滿於脉也。實而滑者,得陽明之氣相和,故生;逆者,少陰之生氣已絕,故死。蓋寒氣上乘,則真氣反下逆矣。《平脉篇》曰:少陰脉弱而濇,弱者微煩,濇者厥逆,謂少陰之氣不生,而手足逆冷也 。王子芳曰:「水寒之氣暴上,曰脉滿而實;少陰之氣暴上,而曰脉實滿。陰寒之氣,皆實滿於脉,而各有意存焉 。」 朱聖公曰:「水寒之氣暴上,則少陰之真氣不升,故先論其寒氣,而後論其真氣,後又復論其水氣也。」

帝曰:「脉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岐伯曰:「春秋則生,冬 夏則死。」

王冰曰:「大略言之。夏手足寒,非病也,是夏行冬令,夏得則冬死。冬脉實滿頭熱,亦非病也,是冬行夏令,冬得則夏亡。反冬夏以言之,則皆不足。春秋得之是病,故生死皆在時之孟月也。」

馬蒔曰:「此即脉證雜見陰陽者,而以時決其死生也。脉實滿者,是陽脉也。頭熱者,是陽證也,皆邪氣有餘也。手足又寒,是陰證也,乃真氣又虛也。若此者,真邪不分,陰陽相雜。然春秋者,陰陽未盛之時也,正平和之候,故生;冬夏者,偏陰偏陽之時也。脉盛頭熱者,不能支於夏;手足寒者,不能支於冬,故死。」

張志聰曰:「腎主生氣之原,膀胱為太陽之腑。脉實滿者,少陰之寒氣充於外也。手足寒者,少陰之生氣虛於內也。頭熱者,太陽之氣發越於上也。腎與膀胱,陰陽並交,咸主生氣,若盛於外,則反虛於內矣。春時陽氣微上,陰氣微下,秋時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二氣,交相資生,故主生。冬時陰氣盡出於外,夏時陽氣」 盡虛於內。故主死。言陰陽之根氣。不可虛脫者也。

脉浮而濇,濇而身有熱者死。

馬蒔曰:「此言證與脉反者死也。脉浮而濇,乃肺脉之應於秋者也。而身有熱,則火盛金衰,主死。」 此前後無問答之語,疑為錯簡者。

張志聰曰:「脉浮而濇,陰越於外而虛於內也;濇而身熱,陽脫於內而弛於外也。此復言陰陽之根氣脫者皆為死證,非但冬夏死,而春秋可生。」

帝曰:其形盡滿何如?岐伯曰:其形盡滿者,脉急大堅, 尺濇而不應也,如是者,故從則生,逆則死。帝曰:「何謂 從則生,逆則死?」岐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 者,手足寒也。

王冰曰:「形盡滿,謂四形臟盡滿也。」

馬蒔曰:此言陽病者,當得陽脉陽證也。身形盡滿,乃陽病也。脉口之脉,急大而堅,是陽脉也,宜尺部則濇而不相應耳。然必手足溫者,是陽證也,故有是脉。有是證,則為從而生,否則,脉雖急大堅,而手足反寒,是謂逆而死也。

張志聰曰:腎為水臟,在氣為寒。上節論寒氣暴上,此復論其水體泛溢,故其形盡滿也。形,謂皮膚肌腠。蓋經脉之內,有有形之血,是以無形之氣乘之。肌腠之間,主無形之氣,是以有形之水乘之,而為腫脹也。諸急為寒,寒水充溢於形身,故脉急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