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馬蒔曰:此言風證無時而休,瘧證有時而休,皆各有其由也。《帝問》風證之所感者,風也;瘧證之所感者,有暑有寒,亦有風也,本相似同類,而風證常在,無時休止,瘧則有時而作,有時而休者何也?伯言風氣客於其處,則亦常留其處,故常在而無作止之時。惟瘧氣則隨經絡而入,日沈而依薄於內,如上文日下一節,舍於榮氣。舍於五臟。橫連募原之謂。故必因衛氣之出。而邪氣乃作也。

張志聰曰:「夫痎瘧皆生於風,然病風者常在其處,病瘧者休作有時,何也?風邪則傷衛,故病風者留於肌腠筋骨之間而不移,瘧氣舍於榮,故隨經絡以內薄,與衛氣相應乃作也。」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岐伯曰:「夏傷於大暑,其 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 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 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 以時作,名曰寒瘧。」帝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岐伯曰: 「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 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 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癉音丹

王冰曰:「暑為陽氣,中風者陽氣受之,故秋傷於風,則病成矣。露形冒力,則風寒傷之,以其先熱,故謂之溫。癉,熱也,極熱為之也。」

馬蒔曰:「此言瘧有寒瘧、溫瘧、癉瘧之殊也。夏時傷於大暑矣,其汗有大出時,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小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猶未遽發瘧也。至秋傷於風,則瘧成矣。但其作時,則先寒而後熱耳。正以寒氣屬陰,風氣屬陽,今小寒重感於夏,而風氣又感於秋,則先感陰氣,後感陽氣,此所以先寒而後熱也。然其」 病雖曰夏傷於暑,而感暑之後,感其小寒,又先於感風,則寒氣以為之病機,名曰「寒瘧。」 有等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則先感陽氣,後感陰氣,所以先熱而後寒也。此則風氣以為之病機,名曰「溫瘧。」 又有但熱而不寒者,肺氣者,陰氣也。肺氣熱盛於身,厥逆上衝,乃陰氣阻絕也。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分肉之間,則陽氣盛而獨發,所以但熱而不寒也。其證少氣者,氣虛也;煩冤者,裏熱也;欲嘔者,胃熱而不和也。表裏俱熱,名曰癉瘧。蓋凡病熱者,皆可名為癉也。據後第十四節之義,則知陰氣為肺氣,而陽氣為風氣,心肺先熱,而又有風氣之熱,所以為癉瘧也。此證也,亦必發之於秋者歟。

張志聰曰:風寒曰淒,水寒曰滄。蓋夏時暑熱溽蒸,腠理開發,或汗濕從風,或得之於沐浴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至秋時復傷於風,風寒兩感,是以寒熱之病成矣。按此節所論先寒後熱,與上節不同。上節以夏傷之暑,藏於榮之所舍,秋受之風寒,與衛氣并居。蓋榮為陰,衛為陽,此氣得陰而內薄,得陽而外出,是「以榮舍之邪,先行於陰而為寒,復行於陽而為熱,此乃吾身中之陰陽寒熱」 也。此乃論夏受淒滄之水寒,秋傷於風之陽邪,是論天之陰陽寒熱也。天之陰邪,感吾身之陰寒,天之陽邪,感吾身之陽熱。是以先受之寒,先從陰而病寒;後受之風,復從陽而病熱。病以時作者,應時而作,無早晏也。若溫瘧「則先傷於風,後傷於寒,乃天之陰陽,病人身之陰陽,陰陽兩感,是以寒熱交作,雖有先後之感,與故病新病不同,學者亦宜體認。」 其者,承上文而言。上文之所謂溫瘧者,邪氣藏於骨髓之中,骨髓者,腎臟之精氣所生,故久而不去,則與腎氣相合,是以溫瘧之病,氣藏於腎,其氣先從內而出之外也。從內出之外,故陽病極而復反入之陰。其但熱不寒者,邪氣藏於骨髓之中,而腎陰之氣先與骨氣相絕,是外邪不及於裏陰,而獨發於陽也。熱傷氣故少氣,心惡熱故煩冤。手足為諸陽之本,故手足熱。《經》云:「諸嘔吐酸,皆屬於熱。」 此溫瘧之不復寒者,名曰癉瘧,癉,單也,謂單發於陽而病熱也。

帝曰:夫《經》言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餘, 寒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水 不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 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願聞其說。岐伯曰: 《經》言「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 故為其病逆,未可刺也。夫瘧之始發也,陽氣并於陰, 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慄也。陰氣逆 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并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 先熱而渴。夫瘧氣者,并於陽則陽勝,并於陰則陰勝, 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 復至。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故《經》言 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夫 瘧之未發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之,真氣得 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Annotation|。《熇》,火妖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