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十九

  黃帝素問十九欬論篇第三十八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藝術典第三十九卷

醫部彙考十九

《黃帝素問十九》

《欬論篇第三十八》

馬蒔曰:「《內論》五臟六腑之欬,各有形狀治法,故名篇。」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欬,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 令人欬,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 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 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 而客之,則為肺欬。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 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 受病,微則為欬,甚則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 春則肝先受邪,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 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王冰曰:邪謂寒氣。肺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鬲屬肺,故云「從肺脈上至於肺」 也。時,謂王月也。非王月則不受邪,故各傳以與之。寒氣微則外應皮毛,內通肺,故欬。寒氣甚則入於內,內裂則痛,入於腸胃則泄痢。然必當用事之時,故先受邪氣。

馬蒔曰:「此言五臟六腑皆能成欬,然必肺先受邪,而傳之於各經也。言皮毛為肺之合,皮毛先受風寒邪氣,而邪氣遂入於所合,則肺當受此風邪也。但風邪雖受於其後,而肺寒則必病於其先,其始因用寒冷飲食以入於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矣。肺寒則內寒,因外受風邪則外寒,外內皆寒,所以肺臟遂成」 其欬,而傳之各臟腑也。大凡五臟,各以其所主之時受病,非所主之時,則由別經傳以與之,正以人身與天地相參耳。故五臟各以五時,感於寒則受病,感之微者則為欬,感之甚者,則為泄為痛。即如「肺主於秋,故肺先受邪;肝主於春,故肝先受邪;心主於夏,故心先受邪;脾主於至陰,故脾先受邪;腎」 主於冬。故腎先受邪。皆因五時而受邪也。惟欬則肺先受邪為欬而傳之別臟。斯五臟六腑皆得以成欬也。豈特肺而已哉。

張志聰曰:「肺主氣而位居尊高,受百脈之朝會,是欬雖肺證,而五臟六腑之邪,皆能上歸於肺而為欬。肺為陰,主秋金清肅之氣,是以形寒飲冷則傷肺。皮毛者,肺之合,天之寒邪,始傷皮毛,皮毛受邪,則邪氣從其合而內傷肺矣。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還循胃口。寒飲入胃,則冷飲之邪,從肺脈而上至於肺,外內之」 邪合并,因而客之,則為肺欬矣。此論欬屬肺臟之本病也。至於五臟之邪,上歸於肺,而亦為欬也。乘春則肝先受邪,乘夏則心先受邪,乘秋則肺先受邪,是五臟各以所主之時而受病。如非其秋時,則五臟之邪,各傳與肺,而為之欬也。夫人與天地參也,五臟之氣與四時五行之氣相合,故五臟各以所主治之時而感於寒則受病。微則上乘於肺而為欬。甚則上行極而下為泄痛矣。先受之者。謂次即傳及於肺而為欬也。欬乃肺之本病。故言肺先受邪。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 則唾血。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 咽腫喉痹。」肝欬之狀,欬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 轉則兩胠下滿。脾欬之狀,欬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 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 引而痛,甚則欬涎。

馬蒔曰:「肺主氣,受邪則發而為喘息有音,金必有聲也。甚則血隨唾出,肺氣受傷也,肺欬之狀如此。又手少陰心經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其支別者,從心系上俠咽喉。手厥陰心主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故心受邪則欬必心痛,喉中介介如有梗狀,甚則咽腫喉痹,心欬之狀如此。又足厥陰肝經之脈,上貫鬲,布脅肋,故肝受邪則兩脅下痛,痛甚則脅不可轉,轉則兩胠下脹滿,肝欬之狀如此。又足太陰脾經之欬,必右胠下痛,以脾居於右也,其痛陰陰然,引於肩背,蓋脾氣連肺故也。如痛甚則不可動,動則欬劇,脾欬之狀如此。又足少陰腎經之脈,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入肺中,循喉嚨。又腰者腎之」 腑。故腎受邪則欬。必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以腎主涎也。腎欬之狀如此。李東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