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經》之脈,同於足厥陰肝經也。足少陽之別,循髀陽出膝外廉,下輔骨,抵絕骨,下出外踝,循足跗上小指次指;又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岐骨間,故曰同陰之脈也。其腰痛如小鍼,居其中而怫然發腫,當取外踝上絕骨之端曰陽輔穴者,刺之為三。痏,在足外踝上四寸,絕骨端三分。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張志聰曰:「此論陽蹻之脈,而令人腰痛也。蹻脈有陰陽,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不當數者為絡,是男女陰陽經絡交并,故為同陰之脈。」 其脈行健,故名曰「蹻。」 有阻於中,則不上行,故痛如小錘居其中,即裏急陰疝之證也。陽蹻者,足太陽之別脈,起於跟中,出於外踝,下足太陽申脈穴,當踝後繞跟,以僕「參為本。上外踝三寸。以附陽為郄。」 直上循股外廉。故宜取外踝絕骨之處。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 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王冰曰:「陽維起於陽,則太陽之所生,《奇經》八脈,此其一也。乃太陽所主,與正經並行,而上至腨下,復與太陽合而上也。腨下去地正同身寸之一尺,是則承光脈在銳腨腸下肉分間陷者中,刺可入同身寸之七分,若灸者可灸五壯,以其取腨腸下肉分間,故云合腨下間。」 馬蒔曰:「此言陽維脈之腰痛也。陽維起於諸」 陽之會。起於金門。則足太陽者。乃其脈氣之所發也。故令人腰痛。痛之上如怫然而腫。刺之者。亦以其脈與太陽相合也。

張志聰曰:陽維總維一身之陽,陽氣盛故痛,上怫然腫。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會足少陽於陽交,為陽維之郄。故當與太陽合腨下間而取之,蓋取陽維之郄也。郄上踝七寸,是離地一尺所矣。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仆,得之舉 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 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衡橫同

馬蒔曰:「此言衡絡脈之腰痛也。太陽之外絡,自腰中橫入髀外後廉,而下合於膕中。今舉重傷腰,則橫絡之脈阻絕,惡血乃歸,故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仆也。刺之者,在郄中外筋之間,上郄數寸,橫居之穴,曰委陽、殷門者,為二痏出血。委陽在承扶下六寸六分,鍼七分,留五呼,灸三壯。殷門在浮郄下六寸,鍼七分。」 其六寸與六寸六分。不甚相遠。故總曰「數寸。」

張志聰曰:帶脈橫絡於腰間,故曰「橫絡之脈。」 夫足之三陽,循腰而下,足之三陰及奇經之脈,皆循腰而上,病則上下不通,陰陽間阻,而為腰痛之證。惟帶脈橫束於其間,無上下之相貫,故必因舉重傷腰,以致橫絡之脈絕傷,而惡血歸之,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也。郄陽,謂足太陽之浮郄,在臀下腿筋之間,上郄數寸,是在腰尻之下矣。橫取二痏者,蓋隨帶脈之橫形而取之。按《靈樞經》曰:足少陽之正,主膕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是帶脈之下連於足少陰太陽,故當從浮郄而上循太陽之絡以取之。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欲 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 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王冰曰:會陰之脈,足太陽之中經也。其脈循腰下,會於後陰,故曰「會陰之脈。」 其經自腰下行至足,今陽氣大盛,故痛上漯然汗出。汗液既出,則腎燥陰虛,故汗乾令人欲飲水以救腎也。水入腹已,腎氣復生,陰氣流行,太陽又盛,故飲水已反欲走也。直陽之脈,則太陽之脈,俠脊下行,貫臀下至膕中,下循腨,過外踝之後,條直而行者,故曰直陽之脈也。蹻為陽蹻所生,申脈穴在外踝下也。郄下則膕下也。言此刺處在膕下同身寸之五寸,上承郄中之穴,下當申脈之位,是謂承筋穴,即腨中央如外陷者中也。太陽脈氣所發,禁不可刺,可灸三壯。今云刺者,謂刺其血絡之盛滿者也。兩腨皆有太陽經氣下行,當視兩腨中央,有血絡盛滿者,乃刺出之,故曰:「視其盛者出血。」

馬蒔曰:「此言會陰脈之腰痛也。會陰者,本任脈經之穴名。督脈由會陰而行於背,則會陰之脈自腰下會於後陰,其脈受邪,亦能使人腰痛也。」

張志聰曰:任脈起於至陰,與督脈交會,分而上行,故名曰「會陰。」 任脈統任一身之陰,汗乃陰液,故漯漯然汗出也。汗乾則液竭,故令人欲飲。走者陽象也。任與督脈,上下相交,飲已欲走者,陰液周而交於陽也。直陽之脈,督脈也。督脈總督一身之陽,貫脊直上,故曰「直陽。」 其原起於腎下胞中,循陰器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