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5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風論篇第四十二》

馬蒔曰:「《內論》五臟六腑之風故名。」 後世論風,當祖此篇,奈以中風、傷風及癘風、偏枯,各立為一門,致使後人視中風為重,傷風為輕,不知此篇曰「中」 、曰「傷」 ,無以異也。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 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 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癘音賴

《馬蒔》曰:「此帝悉舉風病諸名為問也。」

張志聰曰:「風乃陽動之邪,而人之表裏陰陽,血氣臟腑,又有虛有實。故其為氣也,善行而數變。因其善行數變,是以或為寒熱,或為偏枯,或外在於形身,或內至於臟腑,其病各異,其名不同。」

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 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 能食,名曰寒熱。」數音朔

王冰曰:「腠理開疏,則邪風入,風氣入己,元府閉封,故內不得通,外不得泄也。腠理開則風飄揚,故寒;腠理閉則風混亂,故悶。寒風入胃,故食飲衰;熱氣內藏,故消肌肉。寒熱相合,故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也。」

馬蒔曰:此即風證之有寒熱,自皮膚而入者也。張志聰曰:「此論風邪客於膚腠而為寒熱也。皮膚肌腠之間,乃三焦通會元真之處。風邪客之,則氣不內通,邪不外泄。風動之邪,善行而數變,動而腠理開,則元氣弛而灑然寒變。而腠理閉,則邪熱留而胸膈悶。其為寒也,則三焦虛而食飲衰;其為熱也,則邪熱盛而肌」 肉鑠。怢慄。振寒貌。蓋言邪之所湊。其正必虛。正氣為邪所傷。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也。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 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 為寒中而泣出。

馬蒔曰:「此言風證,有熱中、寒中二證,皆自陽明而入者也。陽明者,即足陽明胃經脈也。胃脈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循喉嚨,入缺盆,下鬲屬胃。故風氣與陽明經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也。其人肥者,則腠理密,故風氣不得外泄,所以風氣內熱,則為熱中而目」 黃。其人瘦者。則腠理開疏。風氣乃得外泄而寒。所以內無風氣。則內無所蒸。乃為寒中而泣出。夫熱中寒中。以人有肥瘦不同。而目有為黃為泣之可驗者如此。

張志聰曰:「此論風邪客於脈中而為寒熱也。夫血脈生於陽明胃腑,如風傷陽明,邪正之氣并入於胃,則循脈而上至於目,蓋諸脈皆繫於目也。其人肥厚,則熱留於脈中而目黃;其人瘦薄,則血脈之神氣外泄而為寒,脈中寒則精神去而涕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 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 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王冰曰:「分肉之間,衛氣行處,風與衛氣相薄,俱行於分肉之間,故氣道澀而不利也。氣道不利,風氣內攻,衛氣相持,故肉憤䐜而瘡出也。若衛氣被風吹之,不得流轉,所在偏併,凝而不行,則肉有不仁之處也。」

馬蒔曰:「此言風證之肉有不仁,自太陽而入者也。《十一經》以足太陽為巨陽,凡五臟六腑之俞穴,皆在於背,而屬之於太陽經也。風氣與太陽俱入,必自風門而感者,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彼衛氣天明目開,則出自睛明穴,亦行諸脈俞,而散之分肉之間。今風氣欲入,而衛氣欲出,彼此相犯,則所行之道路不利」 ,故風寒凝聚於肌肉,而肌肉憤䐜瘡瘍遍體。衛氣亦有所凝而不能行,故其肉有不仁,雖冷熱痛癢而皆不知也。蓋果核中有仁,惟肉無所知,則若有不能如仁有生意矣,遂以「不仁」 名之也。

張志聰曰:此論風邪傷衛,而為腫瘍不仁也。足太陽之脈,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背膂而絡臟腑之脈俞。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項之風府,亦循背膂而日下一節,是以風客太陽,與太陽之氣,俱入於項背之間,行諸脈俞,散於分肉,轉於衛氣,以致衛氣所行之道不利,故使肌肉憤然高起,而有瘡瘍。衛氣凝滯於項背之間,不能循行於周身之膚腠,故其肌肉麻痹而不知痛癢也 。張兆璜曰:「風傷陽明之氣,入胃而循於脈中,風行太陽之脈俞,復散於肌肉而轉於衛氣,是太陽之氣主表,陽明主肌而主脈也。」

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 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