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6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所發,「仰而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若灸者可灸五壯。」

馬蒔曰:「俞府巨骨下,璇璣旁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神藏》。並鍼三分,灸五壯。餘同王注。」

背俞二穴。

王冰曰:「背俞,大杼穴也,在脊第一椎下兩旁,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陷者中,督脈別絡,手足太陽三脈氣之會,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七壯。」

馬蒔曰:大杼屬足太陽膀胱經穴,在天椎下一寸半。鍼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按:前云「大椎上兩旁各一」 ,當是大杼。此又重言之,故王氏以彼為未詳。張志聰曰:背俞謂膈俞穴,在大椎下第七椎間,各開中行一寸五分。

膺俞十二穴。

王冰曰:「膺俞十二穴,謂雲門、中府、周榮、胸鄉、天谿、食竇,左右共十二穴也。雲門在巨骨下,俠任脈旁,橫去任脈各同身寸之六寸陷者中,動脈應手。雲門、中府相去同身寸之一寸,餘五穴遞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六分陷者中,並手太陰脈氣所發。雲門、食竇舉臂取之,餘並仰而取之。雲門刺可入同身寸之七分,太深令人逆息;《中府》,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五呼;餘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若灸者可灸五壯。」

馬蒔曰:「雲門、中府,屬手太陰肺經穴。胸鄉、周榮、天谿、食竇,屬足太陰脾經穴。雲門:在巨骨下,俠氣戶旁二寸陷中,去胸中任脈兩旁,相去各六寸,鍼三分,灸五壯。中府:在雲門下一寸,鍼三分,留五呼,灸五壯。周榮:在中府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胸鄉: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天谿: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中」 ,仰而取之《食竇》在天谿下一寸六分陷中。舉臂取之。並鍼四分。灸五壯。

張志聰曰:「胸之兩旁曰膺中府下雲門一寸,餘五穴遞相下,同身寸之一寸六分陷者中。」

分肉二穴。

王冰曰:「分肉在足外踝上絕骨之端,同身寸之三分,筋肉分間,陽維脈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

馬蒔曰:「分肉,一名陽輔,足少陽膽經穴。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坵墟七分。」

踝上橫二穴。

王冰曰:「內踝上者,交信穴也。交信去內踝上同身寸之二寸,少陰前太陰後筋骨間,足陰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三壯。外踝上,附陽穴也。附陽去外踝上同身寸之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陽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

馬蒔曰:「內踝上即交信穴,屬足少陰腎經。外踝上即附陽穴,屬足太陽膀胱經。」

陰陽蹻四穴。

王冰曰:「陰蹻穴在足內踝下,是謂照海,陰蹻所生,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留六呼,若灸者可灸三壯。陽蹻穴,是謂申脈,陽蹻所生,在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

馬蒔曰:「陰蹻屬足少陰腎經穴,陽蹻屬足太陽膀胱經穴。」

水俞在諸分,熱俞在氣穴。寒熱俞在兩骸。

王冰曰:「分,謂肉之分理間,治水取之熱俞,瀉熱則取之。」

馬蒔曰:「此重言治水、治熱、治寒熱之俞,各有所在也。言水俞固有五十七穴,其穴在諸經分肉之間。熱俞固有五十九穴,其穴皆為氣會之穴。寒熱俞自有灸寒熱之法,其穴皆在兩骸之中。」

張志聰曰:此節當與下「厭中二穴」 節串讀。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風暑,天之陽熱;雨水,地之陰寒。感天地之寒熱,病吾身之陰陽,是氣分之邪,當從氣分而出,故名之曰《氣穴論》謂以上三百六十五穴,以應周天之氣數,所以取氣,所以瀉邪者也。諸分者,大小分肉之間,皮膚肌腠之氣分也。氣穴者,榮衛血氣之所注也。

厭中二穴。

王冰曰:「骸厭,謂膝外俠膝之骨厭中也。」

馬蒔曰:厭中二穴,是重言髀厭中之穴,左右共有二也。此穴即前環跳穴,《王注》以上節「骸」 字連為「骸厭穴,則上節兩字可讀乎?」 甚非。

張志聰曰:膝解為骸,兩骸厭中二穴,謂足少陽之陽陵泉也。夫十一臟腑之氣,皆取決于膽,謂少陽主初生之氣也。故寒熱獨取兩骸厭中,謂在臟在腑。其寒熱之邪,皆從少陽之氣以升散,故《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若馬注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