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6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十六

  黃帝素問二十六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藝術典第四十六卷

醫部彙考二十六

《黃帝素問二十六》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馬蒔曰:「氣府者,各經脉氣交會之府也。故有言本經而他經之穴入其中者,止論脉氣所發所會,不以本經別經為拘也。其穴有多少,亦不拘于本經故耳。前篇論穴,故名氣穴;而此論脉氣所發,故名曰氣府也。」

張志聰曰:此篇無問答之辭,而曰「論」 者,伯承上章,復論三陽經脉氣所發者,亦三百六十五穴,以應周天之數,然止論手足之三陽,而不及于陰也。

足太陽脉氣所發者七十八穴:「兩眉頭各一,入髮至 項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 行五,五五二十五。項中大筋兩旁各一,風府兩旁各 一,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節,十五間各一,五臟之 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 俞。」行並音杭

王冰曰:七十八穴,兼氣浮薄相通者言之,當言九十三穴,非七十八穴也。《正經》脉會發者七十八穴,浮薄相通者一十五穴,則其數也。兩眉頭各一,謂攢竹穴也。入髮至項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謂大杼、風門各二穴也。以上所在刺灸分壯,與氣穴同法。浮氣,謂氣浮而通之,可以去熱者也。五行,謂頭上自髮際中同「身寸之二寸,後至項之後者也。二十五者,其中行則顖會、前項、百會、後項強間,計五,督脉氣也;次俠旁兩行,則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各五,本經氣也;又次旁兩行,則臨泣、目窻、正營、承靈、腦空各五」 ,足少陽氣也;兩旁四行各五,則二十穴,中行五則二十五也。其刺灸分壯,與水熱穴同法。項中大筋兩旁,謂天柱二穴也。風府兩旁各一,謂風池二穴也。以上刺灸分壯,與氣穴同法。十五間各一者,今《中誥孔穴圖經》所存者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謂附分、魄戶、神堂、譩譆、鬲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十三也。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各相去俠脊同身寸之三寸,足太陽之會,刺可入同身寸之八分,若灸者可灸五壯。魄戶在第三椎下兩旁,上直附分,足太陽脉氣所發,下十二穴並同,正坐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神堂在第五椎下兩旁,上直魄戶,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譩譆在第六椎下兩旁,上直神堂,以手厭之,令病人呼「譩譆」 之聲,則脉動應手,足太陽脉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灸並如附分法。鬲關在第七椎下兩旁,上直譩譆,正坐開肩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若灸者可灸三壯。魄門在第九椎下兩旁,上直鬲關,正坐取之,刺灸分壯如鬲關法。陽綱在第十椎下兩旁上直魂門,正坐取之。刺灸分壯如魂門法。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兩旁,「上直陽綱,正坐取之。」 刺灸分壯,如《陽綱》法。胃倉在第十二椎下兩旁,上直意舍,刺灸分壯,如意舍法。肓門在第十三椎下兩旁,上直胃倉,刺同胃倉,可灸三十壯。志室「在第十椎下兩旁,上直肓門,正坐取之。胞肓在第十九椎下兩旁,上直志室,伏而取之。秩邊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上直胞肓,伏而取之。刺灸分壯,並如魄戶法。五臟之俞各五,肺俞在第三椎下兩旁俠脊,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心俞在第五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肝俞在第九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留六呼。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腎俞在第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六腑之俞各六。膽俞在第十椎下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半,正坐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灸三壯。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三焦俞在第十三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膽俞法。大腸俞在第十六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 ,留六呼。小腸俞在第十八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留六呼。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兩旁,相去及刺如肺俞法,留六呼。五臟六腑之俞,若灸者,並可灸三壯。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謂委中、崑崙、京骨、束骨、通谷、至陰六穴也,左右言之,則十二俞也,其所在,刺灸如《氣穴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