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6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寸一」 ,腹脈法也,謂中注、髓府、胞門、陰關、下極五穴,左右則十穴也。中注在肓俞下同身寸之五分,上直幽門下四穴,各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並衝脈、足少陰二經之會,各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若灸者可灸五壯。

馬蒔曰:此言衝脈經脈氣所發之穴也。通谷在幽門下一寸,俠上脘五分,鍼五分,灸五壯。陰都在通谷下一寸,中脘旁五分,鍼三分,灸三壯。石關在陰都下一寸,去中行五分,鍼一寸,灸三壯。商曲在石關下一寸,去中行五分,鍼一寸,灸五壯。肓俞在商曲下一寸,去齊五分,鍼一寸,灸五壯。至齊寸:一言已上之穴,至齊上下相去各一寸也。《中注》:在肓俞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鍼一分,灸五壯。四滿:一名髓中,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鍼三分,灸三壯。氣穴:一名胞門,又名子戶。四滿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鍼三分,灸三壯。《大赫》:一名陰關,又名陰維。氣穴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下極》:一名橫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去中行一寸半。鍼一寸,灸五壯。其曰「旁五分」者,當云一寸五分也。「至橫骨寸一」者,言至橫骨每穴各一寸也。此乃腹中二行之脈法耳。幽門所在,刺灸分壯,並同王注。張志聰曰:衝脈之俠齊下兩旁,各開五分,每穴相去一寸,此取腹脈之法。蓋腹穴無陷中可取,止可以分寸度量,上以蔽骨、鳩尾,中以齊中,下以橫骨為準繩也。

足少陰舌下。

王冰曰:「足少陰舌下二穴,在人迎前陷中動脈前,是日月本左右二穴也,足少陰脈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

馬蒔曰:此言腎經有脈氣所發之穴也。按「《刺瘧篇》第二十一節,有刺舌下出血。」又云:「舌下兩脈者,廉泉也。」此雖係任脈經,而實為腎經脈氣所發,故言之。廉泉所在刺灸分壯,已詳本篇中。

張志聰曰:本篇手足三陽之脈氣所發者,三百六十五穴,以應周天之數。而末言足少陰舌下,厥陰「毛中」 ,手足魚際,謂內有五臟之脈五,而陽中之有陰也。然脈氣又皆本于五臟五行之所生,而三陽之氣,亦由于陰中之所出也 。張兆璜曰:「毛中言肝脈之始,舌下」 言腎脈之終,意言陽氣生于陰氣之始,陽脈交于陰脈之終。

厥陰毛中急脈各一。

王冰曰:急脈在陰毛中,陰土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二寸半,按之隱指堅然甚,按則痛引上下也。其左者,中寒則上引少腹,下引陰丸,善為痛,為少腹急中寒,此兩脈皆厥陰之大絡,通行其中,故曰:「厥陰急脈」 ,即睪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病疝少腹痛,即可灸。

馬蒔曰:「此言肝經有脈氣所發之穴也。按急脈灸書中亦無穴名,當在睪丸直衝于上,即《歸來》等穴之所。今偏墜弔疼者,果有急脈引痛,此之驗也。」

手少陰各一。

王冰曰:「手少陰各一,謂手少陰郄穴也,在腕後同身寸之半寸,手少陰郄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壯,左右二穴也。」

馬蒔曰:此言手少陰心經,有脈氣所發之穴也。王註以為手少陰之郄穴,當是陰郄穴也。在掌後五分。刺三分,灸七壯。

張志聰曰:「言三百六十五穴之中,有心脈之穴二」 也。

陰陽蹻各一。

王冰曰:「陰蹻,一謂交信穴也。交信在足內踝上同身寸之二寸,少陰前太陰後筋骨間,陰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三壯。陽蹻,一謂附陽穴也。附陽在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謹取之。陽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左右四也。」

馬蒔曰:此言陰蹻陽蹻,有脈氣所發之穴也。陰蹻脈氣所發,乃足少陰腎經照海穴;陽蹻脈氣所發,乃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穴。照海在內踝下,鍼二分,灸三壯。申脈在外踝下五寸,鍼三分,灸三壯。張志聰曰:「陰蹻,謂交信二穴,陽蹻,謂附陽二穴。」 本篇雖論手足三陽之脈氣所發,而內有衝任陰蹻五臟之陰脈焉。

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

馬蒔曰:此言手足及諸魚際有脈氣之所發也。無穴名。

張志聰曰:「魚際」 者,謂手足之白肉隆起處,有如魚腹,而穴在其際也。手之魚際,肺之脈氣所發。足之魚際,脾之脈氣所發也。

凡三百六十五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