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6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十七

  黃帝素問二十七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藝術典第四十七卷

醫部彙考二十七

《黃帝素問二十七》

《骨空論篇第六十》

馬蒔曰:「骨必有空,空即穴也,故名篇。」

張志聰曰:按此篇論骨空,而帝所問在風者,謂治大風寒熱諸證,皆取刺于骨空也。夫人有三百六十五節,節之交,神氣之所遊行出入。骨空者,節之交會處,非皮肉筋骨也。

黃帝問曰:「余聞風者百病之始也,以鍼治之奈何?」岐 伯對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 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大風頸項痛, 刺風府,風府在上椎。」

王冰曰:「風中身形,則腠理閉密,陽氣內拒,寒復外勝,勝拒相薄,榮衛失所,故振寒汗出,身重惡寒也。風府穴所在,刺灸分壯,與氣府同法。用鍼之道,必法天常,盛瀉虛補,此其常也。上椎,謂大椎上入髮際同身寸之一寸。」

馬蒔曰:此言感風及有大風疾者,皆可以取風府穴也。人之感風者,有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之證,則當取風府穴治之,調其陰陽表裏之經,以虛實為補瀉耳。及有大風病者,致頸項皆痛,則亦治在此穴也。按:《長刺論》有曰:「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此其病名也。風府所在刺灸分壯,已詳《氣府篇》中。張志聰曰:「風從外入者,風氣客于皮膚之間也。風為陽邪,傷人陽氣,故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也,調其陰陽,和其血氣也。正氣不足則補之,邪氣有餘則瀉之。」此言風在皮膚之氣分,而治在風府者,風府乃督脈陽維之會也。如風邪入于經者,亦當治其風府也。夫風傷衛,衛氣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是以大風之邪,隨衛氣而直入于風府者,致使其頭項痛也。風府,督脈之穴,名上椎,大椎也。曰風府在上椎者,謂經脈之穴在于骨空之間也。

大風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俠脊旁三寸,所厭之, 令病者呼譩譆,譩譆應手。厭讀作壓

馬蒔曰:「此言感大風而欲汗出者,當灸譩譆穴也。」譩譆所在刺灸分壯,已詳《氣府篇》中,此不贅。張志聰曰:汗為陰液,大風汗出者,陽氣傷而邪陷于經脈之下,故當灸之。譩譆,足太陽經脈之穴,在背骨六椎間,旁開三寸,所以草厭之,令病者呼「譩譆」,其脈應手。蓋意為脾志,喜為心志,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在,神亦隨之。夫血氣者,神氣也,節之交,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言脈,氣之出于骨空者,神氣之所注也。

「《從風》憎風」刺眉頭。

《五冰》曰:「眉頭,謂攢竹穴也,在眉頭陷者中,動脈應手,足太陽脈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壯。」

馬蒔曰:「此言感風惡風者,當刺攢竹穴也」 ,係足太陽膀胱經穴,在眉頭故云。

張志聰曰:「從風」 ,迎風也。迎風憎風,是邪在頭額間,故當取眉間之骨穴。

《失枕》,在肩上橫骨間。

王冰曰:「失枕,謂缺盆穴也,在肩上橫骨陷者中,手陽明脈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刺入深令人逆息。」

馬蒔曰:「此言失枕者,有當刺之穴也。」 肩上橫骨間,乃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名巨骨穴,係手陽明、陽蹻之會。鍼一寸半,灸三壯至七壯。治肩臂不得屈伸。「《王註》以為缺盆穴者,恐缺盆難治。失枕,蓋因橫骨間,遂誤以為缺盆也。」

張志聰曰:失枕則為頸項強痛之患,故當刺肩上橫骨間之穴。夫髓乃骨之精,腦為髓之海,髓之上會於腦者,由枕骨間之腦空而入,故此節論失枕,下節曰「頭,橫骨曰枕。」

折使揄臂齊肘正,灸脊中。折音舌揄同搖

王冰曰:「揄讀為搖,搖謂動也。然失枕非獨取肩上橫骨間,乃當正形灸脊中也。然驗之則使搖動其臂,屈折其肘,自項之下,橫齊肘端,當其中間,則其處也,是曰陽關」 所在,刺灸分壯,與《氣府》同法。馬蒔曰:此言折臂者,當有灸之之法也。凡人折臂者,使人自搖其臂而曲之,上與肘齊,即臂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