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6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瘖。

王冰曰:舌下脈,脾之脈也。脾脈者,俠咽連舌本,散舌下。血出不止,則脾氣不能營運於舌,故瘖不能言語。

馬蒔曰:此言刺舌下,而失之太過者,為瘖也。舌下者,廉泉穴也,屬任脈經。任脈為陰脈之海,今刺廉泉而中其脈氣,至於太過,則必血出不止,而為瘖矣。蓋人之音聲,必發於會厭,以會厭為音聲之戶。《靈樞》憂恚無言篇云:「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 今中脈太過,則廉泉與天突相通,天突與會厭相通,宜其為瘖疾也。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王冰曰:「布絡,謂當內踝前足下空處布散之絡,正當然谷穴分也。絡中脈,則衝脈也。衝脈者,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也。然刺之而血不出,則腎脈與衝脈氣并歸於然谷之部,故為腫。」 馬蒔曰:此言刺足下布絡,而誤中其脈者,當為腫也。布絡者,凡足之六經,皆有絡脈也。誤中其脈,而血又不出,則必邪不得散而為腫矣。王註。為然谷之中。則鑿之甚也。

張志聰曰:此論瀉衝脈,血不出而為腫也。衝脈者,經血之海,邪入於經,則血有餘而當瀉,血不出則氣亦不行,故為腫矣。

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王冰曰:郄中,即委中也。郄中大脈者,足太陽經脈也。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合手太陽,手太陽脈,自目內眥斜絡於顴。足太陽脈,上頭下項,又循於足。故刺之過禁,則令人仆倒,而面色如脫去也。張志聰曰:此刺膀胱之脈太過而為仆也。郄,浮郄也。足太陽之脈,循於腰者,下貫臀,至承扶,浮郄、委陽入膕中之委中。所謂浮郄者,其脈浮於分肉之隙間,所當淺刺者也。若刺之太過而中大脈,則傷太陽之氣矣。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暴厥則為仆撲,氣傷則脫色也。《經》云:「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

王冰曰:「氣街之中,膽胃脈也。膽之脈,循脅裡,出氣街;胃之脈,俠齊入氣街中;其支別者,起胃下口,循腹裡,至氣街中而合。今刺之而血不出,則血脈氣并聚於中,故內結為腫,如伏鼠之形。氣街在腹下,俠齊兩旁,相去四寸,鼠僕上一寸,動脈應手也。」 馬蒔曰:此言刺氣街,而誤中其脈者,當為腫也。氣街者,一名氣衝,係足陽明胃經穴,在臍下橫骨端,鼠鼷上一寸。刺氣衝者,誤中其脈,而血又不出,則血氣并聚於中,故內結為腫,在鼠鼷之中也。張志聰曰:「氣街者,謂脛氣之街。《經》云:『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 氣街,即足陽明之氣衝穴,在鼠鼷上一寸。承山,足太陽穴,在腨下分肉間。鼠僕,謂腫於鼠鼷僕參之間也。鼠鼷在橫骨盡處,僕參在承山以下踝骨之間。蓋氣街與承山之踝上以下相交,故直及於踝以下之僕參也。此言刺在上而證見於下,經氣上下之相通也。

刺脊閒中髓為傴。

王冰曰:「傴,謂傴僂,身踡屈也。脊閒,脊骨節閒也。」 馬蒔曰:「此言刺脊中,而誤中其脊髓者,為傴也。脊閒者,《督脈經》脊中穴,一名神宗,一名脊俞,在十一椎下。鍼五分,得氣即瀉,禁灸,灸之亦令人腰傴僂。」 一說:凡一切刺脊閒,而中其髓,則精氣泄,皆成傴僂,不止脊中一穴而已。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王冰曰:「乳之上下,皆足陽明之脈也。乳房之中,乳液滲泄,胸中氣血,皆外湊之。然刺中乳房,則氣更交湊,故為大腫。中有膿根,內蝕肌膚,化為膿水,而久不愈。」

張志聰曰:「根蝕,言乳根有如蟲食之痛癢也。」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欬逆。

王冰曰:「五臟者,肺為之蓋,缺盆為之道,肺藏氣而主息,又在氣為欬,刺缺盆中內陷,則肺氣外泄,故令人喘欬逆也。」

張志聰曰:缺盆在喉旁兩橫骨陷中,若缺盆然,故以為名。缺盆之中央,任脈也。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人迎之旁,手陽明也,名曰扶突。刺缺盆中者,刺手陽明太陽脈也。手陽明之脈,下入缺盆絡肺,下屬大腸。內陷氣泄者,脈內陷而氣反泄於內也。《鍼經》曰: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鍼,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致其氣。蓋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故脈內陷而氣反下泄,則為欬喘之逆證矣。《經》云:「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病在大腸。」 蓋大腸為肺之腑也。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王冰曰:「手魚腹內,肺脈所流,故刺之內陷則為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