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6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張志聰曰:魚腹在手大指下,如魚腹之圓壯,手太陰之魚際穴也。肺主氣而與大腸為表裡,脈內陷,則血不得散,氣不得出,故為腫。以上論手足頭項胸背,皆有要害之處。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 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 人》。

王冰曰:「大勞,經氣越也。大驚,神蕩越而氣不治也。」 馬蒔曰:「此歷舉刺禁之大義也。大醉者脈數,過度,刺之則脈氣愈亂;大怒者氣逆,刺之則令人氣愈逆;大勞者氣乏,刺之則氣愈耗;新飽者氣滿,刺之則氣不行;大饑者氣虛,刺之則氣愈散;大渴者血乾,刺之則血愈涸;大驚者氣亂,刺之則氣愈越。」 張志聰曰:「此論要害之外,而又有禁刺之人也。飲酒大醉,衛氣先充絡脈,先行皮膚,刺之則令人氣亂矣。怒則氣上,刺之則逆其氣矣。大勞則陽氣外張,刺之則泄其氣矣。飲食未進,則絡脈調勻。新飽者,穀氣盛滿,營衛未舒也。穀入於胃,脈道乃行,饑則脈道虛濇矣。水入於經,而血乃成,渴則血液燥竭矣。驚則氣亂,必」 定其氣而後可刺之。夫鍼刺之道。通其經脈。調其氣血。是以神氣不定。血氣不調者。皆當避忌者也。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王冰曰:「陰股之中,脾之脈也。脾者中央土,孤臟以灌四旁。今血出不止,脾氣將竭,故死。」

張志聰曰:陰股,足少陰經脈所循之處,大脈,大絡也。夫血氣始於先天足少陰腎,生於後天足陽明胃,刺中大脈,血出不止,則血氣皆脫矣。是以刺跗上與陰股,誤中大絡,而血不止者,俱死,謂其生始之原絕也。愚按先輩註疏,皆謂陰股為脾脈。按《傷寒論》平脈篇曰:「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 ,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尸厥。蓋謂少陰之虛氣,奔逆於上,上之陽熱,乘虛而下歸於陰,與陰相搏,以致少陰之生氣不出,而為尸厥也。再按:足少陰之脈,出於然谷,上股內後廉,在足三陰之後,循足內之魚腹股上,故曰陰股 。盧良侯曰:「上節首言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中以《無刺大醉節》間之,而此節復首提曰:「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節文先後序次,皆有意存,俱當著眼。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馬蒔曰:「此言刺客主人而內陷中脈者,為內漏,為耳聾也。客主人者,一名上關,足少陽膽經之穴,在耳上廉起骨,開口有空,手足少陽、足陽明三脈之會。內陷者,刺太深也。刺太深以中其脈,則交脈破決,故為耳內之漏,及氣不營而為聾也。」

張志聰曰:「內陷中脈」 ,謂客主人內之脈也。蓋手足少陽之脈,盤錯於耳前目側浮淺之內,而又有陷中之深脈也。足少陽之脈,有從耳後入耳中者。手少陽之脈,亦有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病則耳聾,渾渾焞焞。此言刺客主人太過,則誤中內陷交過之脈,而為耳內漏而聾也 。盧良侯曰:「浮淺者為絡脈」 ,深者為經脈。而經脈之內,又有深隧之大經所取之脈,而內有交過之陷脈。是以刺跗上陰股太過,則中《大經》。刺客主人太過,則中交過之脈。當知經脈內又有經脈之交錯也。

刺膝髕出液,為跛。跛波上聲

王冰曰:「膝為筋府,筋會於中,液出筋乾,故跛。」 《馬蒔》曰:「此言刺膝髕而出液者,當為跛也。犢鼻在膝髕之下,則犢鼻兩旁之上,為膝髕也。刺之者出液,則液出筋乾,當為跛也。」

張志聰曰:「髕膝,蓋骨也。膝乃筋之會液者,所以灌筋濡空竅者也。液脫則筋無以濡養,屈伸不利而為跛矣。」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王冰曰:「臂太陰者,肺脈也。肺者主行榮衛陰陽,治節由之。血出多則榮衛絕,故立死也。」

馬蒔曰:此言刺肺脈而出血過多者,當立死也。臂太陰,即手太陰肺經之脈。按《靈樞》寒熱病篇亦有臂太陰,以其脈行於臂,故既曰手,又曰臂也。張志聰曰:「肺者主行榮衛陰陽,出血過多,則榮衛不續,所以一息不運,則穹壤判矣。」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重平聲

馬蒔曰:此言刺腎經,而使之重虛出血者,當為瘖也。足少陰腎經之脈,循喉嚨,俠舌本,故腎既虛而刺之出血,則為重虛,其舌必難以言也。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首中平聲下去聲

馬蒔曰:此言刺膺中而誤中其肺者,當為喘逆仰息也。刺膺中,誤中《肺,經》雲:「門中府,則肺氣上泄,故為病喘急而逆,仰首而息也。」